海外網評:中美經貿根植於兩國共同利益

4月5日至6日,中美經貿雙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廣州舉行會談。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元首重要共識,就兩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中美經濟關係及全球性挑戰進行了深入、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中美經濟關係根植於兩國共同利益,本質是互利共贏。耶倫此訪向外界釋放了積極信號,提升了外界對中美經貿關係的正面預期。

這是何立峰和耶倫繼2023年7月在北京、11月在舊金山以來第三次會面,也是耶倫9個月來第二次以美國財長身份訪華。在與何立峰舉行會談之前,耶倫還與廣東省官員會面,並在中國美國商會活動上發表致辭。她在講話中重申:"拜登總統和我都堅決反對美國應與中國脫鉤的觀點,完全的經濟分離既不切實際,也不可取。"對耶倫此次訪問,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稱,近來拜登政府試圖通過高級官員訪問來緩和中美兩國的緊張關係。

《紐約時報》則援引美國財政部前官員馬克·索貝爾的話稱,美國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球的40%,這使得兩國關係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即使中美雙方意見不一致,而且目前中美關係可能出現很多問題,"但會談將有助於減少誤解,並讓彼此瞭解更多的背景"。彭博社則指出,這些討論是近年來中美關係因技術限制、涉臺等問題出現波折後,兩國重新開展合作的最新努力,表明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正在進一步穩定。

中美經貿領域對話正在涉及更加具體的領域。在本次會談中,中美雙方就"中美激全球經濟平衡增長"和"反洗錢合作議題"啓動了兩項新機制。前者將覆蓋本國需求、投資政策、人口老化、財政議題等,後者則將擴大兩國在打擊非法金融和財務犯罪等方面的合作。可以說,自2023年7月耶倫訪華、9月成立中美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以來,中美在經貿領域的對話正在逐漸深入和具體,中美可以談的事情也變得更多且更細緻。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這是耶倫在不到12個月時間裡第二次來到中國,耶倫說中美在一些領域存在分歧,但在很多領域確實達成了一致並進行了合作,她提到在一些領域,中美正研究全球整體金融挑戰的風險,以確保中美能準備好應對任何挑戰,這給了他信心,因爲中美正在一起努力。

中美雙方的對話也沒有迴避敏感議題。本輪對話中,中方就美國對話經貿限制措施表達了嚴重關切,並就產能問題作出充分迴應。在耶倫此次訪問前夕,外媒關注的焦點議題之一便是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從全球經濟發展層面來看,目前全球的優質產能不是過剩,而是不足,很多發展中國家並未從發展優質產能當中受益。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靠的是全球市場競爭中行程的創新優勢和過硬品質,也正在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實現減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正如中國駐美國大使謝峰在接受美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所言,"如果包括新能源在內的中國優質產能有助於幫助國際社會加快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這難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嗎?"針對中美經貿對話開始涉及這類敏感議題,《聯合早報》稱,這表明未來中美將在經貿議題上繼續深入對話、推進合作,但也在談判桌上繼續高度競爭鬥爭,進行"無休止的討價還價"。

"以信爲本"是中美關係需要堅持的原則之一。中美應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進合作,以負責的擔當加強國際協調。只有這樣,中美經貿的航船才能駛過激流險灘。(聶舒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