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中美爭奪能源領域主導權(蔡鎤銘)

圖╱美聯社

俄烏戰爭引發了全球對能源安全的關注,能源安全已再度成爲重要議題。能源安全從50年前的第一次石油危機開始受到重視,但由於意識形態的衝突,這個問題在過去半個世紀逐漸淡出國際視野。然而,如今能源安全再次成爲重要政策議程。

在1973年之前,世界各國對能源安全並不敏感。大部分國家能源需求有限,能夠通過國內供應滿足需求。然而,隨着日本和西歐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急劇擴張,自給率下降。儘管主要國家的石油進口量持續增加,安全保障問題並未顯現。

然而,1973年的石油危機導致油價暴漲四倍,並限制向以色列友好國家的出口。這引起了許多國家對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視,認識到能源供應國可以將能源作爲武器利用。

此後,世界逐漸轉向非石油能源,實現了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俄羅斯取代中東成爲最大的能源出口國,掌握了能源霸權。烏克蘭事件再次提醒我們,能源安全在半個世紀後再次成爲全球關注的議題。在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和推動脫碳的趨勢下,美國和中國將爭奪能源供應和霸權地位。

過去,能源安全並未受到廣泛關注。主要國家在1950年之前主要依賴煤炭作爲能源。然而,隨着戰後復甦,日本和西歐等國的能源需求增加,國內供應無法滿足需求,進口石油的依賴逐漸增加。

第一次石油危機改變了安全格局。在1973年石油危機期間,世界能源結構由煤炭爲主轉向以石油爲主。特別是對進口能源高度依賴的日本,超過三分之二的能源供應來自石油。全球能源貿易中,石油佔了九成份額。

石油價格的飆升導致煤炭等固體燃料的重要性上升,進口國開始關注多種能源供應,包括煤炭、核能和天然氣,以降低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這使得石油在全球能源貿易中的比重下降。俄羅斯成爲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和石油出口國,同時在煤炭領域位居第三。

多元化政策推動俄羅斯再次改變全球能源格局。近年來,太陽能和風能設施不斷增加。儘管全球能源供應仍主要依賴化石燃料,但進口國正努力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增加再生能源利用。G7提出了2030年海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目標,並計劃在2030年之前大幅增加相應的裝機容量。

目前,G7已安裝了230萬千瓦的海上風能設施,計劃在2030年前增至15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目標也將提高到目前的3倍,達到1000億千瓦。此外,歐洲國家對核能的支持也普遍增加,法國是核能重要國家之一,11個歐盟成員國加入了原子能聯盟。

氫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可應用於多個領域。爲了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推動再生能源、核能和氫能的利用成爲新能源安全政策的重點。

美國和中國正在爭奪能源領域的主導權。美國面臨能源產業轉型的挑戰,努力發展氫能以應對碳中和需求。中國則通過再生能源和相關原材料供應爭取能源領域的主導權。隨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國際社會將繼續探索多元化能源供應和減少對特定國家依賴的策略。(作者爲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