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倚美與疑美:臺灣安全困境的迷思與出路(鍾厚濤)

CNN知名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5日評論麥卡錫與蔡英文會面是「壞主意」。圖爲麥卡錫5日在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迎接蔡英文。(圖/路透社)

蔡英文在過境美國期間與美國衆議院議長會面,引發兩極化爭論,讚譽者認爲這是臺美關係前所未有的「新突破」,批評者認爲這將衝擊臺海和平,爲臺灣經濟社會發展蒙上沉重陰影。二者孰是孰非,背後最重要的問題是,在臺灣的安全維護中,美國究竟會扮演何種角色?

美國套路深,臺灣要當心

美國對外政策維護的永遠是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在臺灣問題上,雖然美國表面上高喊臺灣是美國的所謂「價值觀夥伴」,但在本質上卻是將臺灣視爲「以臺製華」的籌碼。美國維護的只是美國而非臺灣的利益。

對於美國而言,當打「臺灣牌」的成本高於收益時,美國會毫不猶豫地拋棄臺灣。早在1950年,美國政府就準備「棄臺」,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宣佈承認「中國對臺灣行使主權」,美國也不再捲入中國內部衝突。到1978年美國與臺灣「斷交、廢約、撤軍」,這對臺灣也是實質上的拋棄。此後,「棄臺」聲音在美國一直此起彼伏,從未歇絕,未來拋棄臺灣也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爲臺灣犧牲過一兵一卒,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此外,無論根據美國任何一項法律或文件,美國都沒有責任更沒有義務去「協防颱灣」。從「棄臺」到「毀臺」,顯示美國打「臺灣牌」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在關鍵時刻有可能會以所謂「焦土戰術」來摧毀臺灣。

臺灣當自強,和平才能露曙光。如果認爲可以在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中玩弄「走鋼絲」的平衡戲碼,甚至還幻想着對美一邊倒、倚靠美國來「協防颱灣」,無異於緣木求魚,只能自吞苦果。

美國會「協防颱灣」還是會「摧毀臺灣」?

臺灣對美國抱有一定的想像性認知,認爲若臺海地區發生衝突,美國會及時介入,協防颱灣。但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不斷點火拱火等一系列事件後,臺灣對美國的依賴心理大幅下滑。2023年2月,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數據顯示,有46.5%的受訪者表示不相信美國會「協防」臺灣,非常相信美國會派兵者僅爲15%。

而隨着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等人叫囂「摧毀臺積電」、慫恿「臺灣全民使用AK47步槍」等事件被媒體曝光後,臺灣民衆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在關鍵時刻不但不會「協防颱灣」,反而會「摧毀臺灣」。網路媒體針對「美國是否有毀臺計劃」民調顯示,高達85%的網友認爲「當然有,且在執行」。

「挾洋自重」反而把臺灣推向「兵兇戰危」

兩岸實力已形成天壤之別,民進黨一直幻想「倚美抗中」,但極有可能弄巧成拙,成爲「引狼入室」,甚至淪爲美國「毀臺計劃」的「幫兇」,把臺灣推向衝突與戰爭的的無底深淵。

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蔡英文與麥卡錫會面後,大陸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一是大規模軍事演習。中國大陸在臺灣海峽和臺島北部、南部、臺島以東海空域組織了規模空前的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警告意味十分明確。二是嚴懲臺獨分裂分子及相關機構。如對蕭美琴實施進一步制裁,且依法終身追責。三是對美國相關機構和個人進行堅定有力的反制。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蔡英文過境美國後,中國大陸前所未有地以外交部「1號令」的方式,對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雷根圖書館及其負責人採取反制措施。中國大陸採取一系列措施,再度彰顯了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的堅定意志。

目前臺灣正處於安全困境的十字路口,未來何去何從,是繼續「倚美挑釁」還是重回「和陸避險」,蔡政府應該深思。(作者爲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