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務實認清百年來未有之鉅變(蘇起)

趁臺灣還沒有「突然」破產前,本書擬嘗試分析臺灣如何「慢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起點在哪裡?過去三十年臺灣經歷了民主化、憲政制度的革新、七次總統直選、兩岸關係的起與伏,及美中關係的和與鬥。(圖/作者蘇起提供)

這是一本非常難寫的書。自從檢討1988至2008年兩岸關係的拙 着《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於2014年出版後,我就動念想再寫一本 書,延續分析馬英九總統執政及以後的歲月,讓1988年開啓的嶄新兩岸關係有個更完整的記錄。但從動念到動筆就拖了好長時間,從 開始動筆到寫寫停停及至完工又是好幾年。這中間的猶豫是因爲我內心深處總覺得愈接近當下,寫書的人愈容易犯兩個重大錯誤。第一就是很多相關資料因爲種種原因而尚未面世,如果貿然寫作,難免掛一 漏萬,失之偏頗。第二就是,既談當代人與事,難免涉及人的臧否,不小心又會得罪一些人,甚至包括我尊敬的長者或朋友。許多比我入世更深、見識更廣的政界人士常常因此而不寫回憶錄。另有不少人雖然早早就把所見所聞所思記錄下來,但仍耐心等他自己或某些特定人士百年之後,才允許它問世。這些都是智慧高超、人情練達的做法, 讓我思之卻足再三。

最後我仍決定放下猶豫,面對鍵盤,動機還是單純地像寫上本書一樣,要給歷史留下一個記錄, 不管對錯,不顧人情。用英文說,rightly or wrongly;用中文講,知我罪我,在所不惜。此外,最近這幾年常在世界各地及中國大陸走動,結交新的朋友,傾聽新的想法,然後再與自己熟悉 的臺灣對比。每對比一次,我內心的哀嘆與傷痛就加深一次。今天的臺灣不但已被過去同是四小龍的南韓與新加坡遠遠拋在後面,而且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所有東南亞鄰邦都大幅縮短它們與臺灣的差距。現在臺北市的市容恐怕連中國大陸的三線城市都不如。

我們這代「嬰兒潮」出生併成長在臺灣最危險、最困難的時期,看着它起飛、茁壯、被譽爲「經濟奇蹟」、「民主模範生」, 然後又看着它內鬥、自我踐踏、一路衰落到今天,真是情何以堪!更令人憂慮而且不解的是, 臺灣大多數人對於當前波濤洶涌的東亞局勢以及烏雲罩頂的兩岸關係,似乎毫不在意,繼續內 鬥,或安於「小確幸」,彷彿臺灣的未來不必自己努力,可以完全交給上天。過去讓臺灣度過 一次又一次困頓與危機的「居安思危」心態,不知何時已經一百八十度轉變成「居危思安」。 這情況不得不令我想起海明威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裡的一段著名對話。 比爾問邁克,「你是怎麼破產的?」邁克答,「慢慢地,然後突然地。」

是的,「突然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世界已經出現好幾個巨大的「突然」。一、一百年沒影子的疫情突然現身、橫掃全球。二、七十年不見的歐洲人互打及白種人互打突然出現。三、四十年沒發生的美中對抗突然發生。四、美國國力與全球領導力從來不曾這麼衰弱。五、美中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同時由鷹派當家,皆無妥協意願。六、美中的臺海軍力對比從來沒這麼向中共傾斜。七、大陸內部對臺思想、力量、意志從來沒像現在這麼集中。八、海峽兩岸的對抗很久沒這麼清晰尖銳。九、美中溝通從未如此低迷。十、兩岸官方溝通很久沒有如此清零。上述十 點過去能同時出現一、兩點都十分罕見,今天卻全部到位,而且被多方人士概稱爲「百年未見的鉅變」。別告訴我它們的龐大集體效應永遠不會掉到臺灣頭上。

趁臺灣還沒有「突然」破產前,本書擬嘗試分析臺灣如何「慢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起點在哪裡?過去三十年臺灣經歷了民主化、憲政制度的革新、七次總統直選、兩岸關係的起與伏,及美中關係的和與鬥。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臺灣由盛而衰?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什麼?所以這不是一本只分析兩岸關係的書,而是想超越兩岸關係,看看別的因素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而兩岸關係又如何衝擊更寬廣的大局。

本書第一章先簡介我個人的兩岸與外交機緣,其中隱含我對生我養我的臺灣、血緣根源的中國大陸,以及育我錘鍊我的美國三者的濃濃情感。第二章介紹自己從學術界誤闖政壇11年半至今的經歷與心情。第三章回顧自己本著書生報國熱忱,在不同階段提出的若干建議,有的有幸成爲政策,有的則隨風而逝。

第四章說明臺灣沉淪的起點是1997年李登輝的突襲修憲。他讓中華民國總統變成有權無責 的「民選國(女)王」。再加上九四修憲通過的「相對多數選制」,政壇菁英從此以爭權奪利爲志業,忘了他們從政目的原應爲民謀福利,爲國開太平。陳水扁肆無忌憚,興風作浪,把「民 選國王」的威力發揮到淋漓盡致,以致他自己與整個臺灣都向下沉淪。第五章的馬英九原具最好的內外條件,可以讓臺灣振衰起敝,但他的政策雖然正確,卻因個性及領導作風過於保守,加上臺灣社會在兩岸和緩後產生虛幻的安全感,以致八年政績並未深入 人心。

第六章先分析蔡英文爲什麼戰術上是歷來最成功的總統。她讓國際看到「白雪公主」,而國內實際卻是十足的「女王」。而她對「兩國論」的堅持,及一面倒向美國並全力配合「抗中」的 大戰略,卻把臺灣玩進美中競爭的風暴圈裡,變成「兩隻狗搶的骨頭」。本來臺灣的長期沉淪頂多讓臺灣複製日本40年的停滯,或許反而讓北京更願靜等臺灣「瓜熟蒂落」。但變成「骨 頭」後,臺灣命運就脫出自己的掌握。第七章檢討民主第二權的立法院、第四權的大衆媒體,及攸關國家安全的國防是如何在這20多年逐步向下沉淪至極不堪的地步。其實臺灣其他部門,如教育與經濟多個領域,亦復如此,因篇幅所限,不擬贅述。

第八章敘述美國的特殊性格,如濃濃的「理想主義」、「孤立主義」,及較少的「現實主義」,以 及它的「資本主義失衡」、「種族失和」、「民主失能」是如何影響它目前的對中「競爭」政策。 除非美國願意首先面對內部各種老大難題,並在政策思考上注入更多的「現實主義」,美中關係將難以緩和,而臺灣必是其中最危險的引爆點。第九章分析中國大陸特有的「國有」、「黨治」、「民享」雖帶動大陸的快速成長,卻難以複製。 它的「傳統中國」、「共產中國」、「戰略中國」、「習近平」等因素,使得臺灣在北京心中的分量 遠高於在華府心中。當然北京願意付出的代價也遠高於華府。

第十章檢討當前美中臺三方在臺海的軍力對比,發現解放軍已有能力在最短時間內「圍點打援」, 佔領臺灣,完成新的「既成事實」,讓美軍難以翻轉。北京且已做好可以談也可以打的準備。相反地,美國目前急着聚攏盟國,卻仍未做好「打」或「談」的準備。

第十一章先綜合各章分析,再推出臺灣未來可能的九個劇本。其中不動武的四個是「現狀常態 化」、「兩岸政治對話」、「美中談判」,及兩岸合意統一的「蘇格蘭化」。動武的五個則是由某個 意外引爆的「南海撞機化」、快速武統的「克里米亞化」、激戰未決的「烏克蘭化」、武獨成功 的「美利堅化」,及觸動核武的「廣島化」。最終上演哪個劇本,當然只有時間能證明。

結論則期待臺灣領導人與臺灣民衆都要務實認清「百年未有的鉅變」,並對未來負起臺灣自己 應有的責任,不能全推給美國。既然兩岸不可能再「拖」,如果臺灣不願看到武統的「鬥」,就 要有勇氣面對兩岸政治對話的「和」。

好幾年前我曾在一個英語紀錄片頻道看到一則報導。東京外海若干公里處,地震學家突然發現海底一個凹進去的大坑,上面的開口居然是個活火山的出口。這一發現讓專家羣大吃一驚,因 爲如果火山爆發,整個東京地區都難逃劫數。於是他們開始在海底那個地點附近佈滿各式各樣的儀器,測量水溫、水質、土壤等等是否有任何變化,以綜合研判火山爆發的可能性。當時我就想,這不也是我的角色?只是我觀察的不是海底火山,而是臺灣的大環境。我沒有精密的科學儀器,但有多年研究各種跡象及實際從政經驗累積出來的知識與判斷。最近幾年我愈來愈覺得,兩岸衝突的可能性不斷升高,像火山即將爆發,於是經常提出警告,像烏鴉一般。叫聲或許不甚悅耳,卻是我做爲一個政治(地震)觀察家的責任。

最後,筆者要感謝我的父母弟妹、愛妻月卿及兒女、教導過我的師長、政界提攜照顧我的長官、 並肩奮鬥的戰友、學術界啓發我的同行好友、幫我度過肝癌難關的醫生、資助或協助臺北論壇基金會工作的捐款人及董事,在各階段幫忙收集資料的研究助理,還有天下文化的編輯羣。沒 有他(她)們,我不會是今天的我,我的思考寫作及出版不可能完成。要感謝的人如此之多, 實在無法一一點名,敬請諒宥。當然,本書難免有誤謬疏漏之處,文責概由自負。

願上天保佑臺灣,也希望美中兩強能用最大的理性,維護自二戰以來難得的世界和平,而臺灣人民用最大的智慧爲自己找到新的活路。

(作者爲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本文爲其新作《美中對抗下的臺灣選擇》前言)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