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雙獨」勝選大陸會動武嗎?(魏開星)

賴清德以四成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大陸國臺辦認爲不代表主流民意。圖爲13日賴清德與副手蕭美琴前往國際記者會。(郭吉銓攝)

賴清德與蕭美琴組合在2024年臺灣大選中獲得40%多的選票,將成爲臺灣第16屆總統,延續民進黨執政。在選前,中國大陸就將「賴蕭配」定性爲「雙獨」組合;蕭美琴還是遭大陸制裁的人物,因其在擔任臺灣駐美國代表期間策動美國議員訪臺,突出的事件是2022年8月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臺灣。

賴清德在1月13日晚發表勝選感言與國際記者會致詞時表示,「在民主和威權之間,我們選擇站在民主這一邊」;「臺灣人民用行動,成功抵禦外部勢力的介入」等等,明顯指向中國大陸。賴清德也說「維持臺海的和平穩定,是我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要「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

問題是賴清德不僅不提「九二共識」、還口口聲聲將對岸說成「中國」而不是「中國大陸」,隱含「臺獨」與「一中一臺」,這顯然違背「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重新開啓兩岸對話簡直是天方夜譚,甚至連「維持現狀」也可能是一種奢望。

離「賴蕭配」正式走馬上任的5月20日還有4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兩岸會發生什麼?中國大陸會採取什麼動作給「雙獨」總統組合來個下馬威?解放軍會有類似、甚至更甚於裴洛西訪臺之後的軍事行動嗎?

筆者以爲,這期間大陸會在對臺經濟、涉外及交流上更加收緊,但西方擔憂的乘美國自顧不暇之際,在軍事上採取行動的概率反而不高。

●美方不讓賴政府惹事

首先是美方不幹。美國現正陷入3個戰場之中,在俄烏、以哈及葉門胡塞武裝等戰事中,美方分身乏術、難以脫身;接下來,美國還將面臨朝鮮半島的潛在武力衝突危機。此前聲稱美軍可以同時面對幾個戰場、「可以一邊走路一邊嚼口香糖」的美國防長奧斯汀,正陷入「住院門」的失職風波之中,將面臨國會的彈劾;奧斯汀能否保住五角大樓掌門人的崗位還很難說。此時,臺海若再生事,美軍將面對是否介入的考驗。不介入,臺灣難以招架,對盟友難以交代;介入,自顧不暇、兵力捉襟見肘。何況,2024年還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無論美軍介不介入臺海,競選連任的拜登都給對手川普予攻擊的口實;如此,拜登大概是贏不了了。此時此刻,白宮最不願意看到臺灣新領導人上臺給臺海增添新的變數;不要說開戰,就是緊張局勢再升高,也會給白宮與五角大樓徒增煩惱,分散精力、擠佔資源。因此,美方一定不讓賴清德、蕭美琴惹事。

●大陸傾向於「文鬥」

其次是中國大陸無意動武。大陸內部問題很多,疫情之後,經濟、社會、民生復常狀態不如理想,表現爲一是民企與外資投資不振;二是內需增長乏力,至去年12月分,消費物價已連續3個月出現通縮;三是失業率高企,名牌大學——復旦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比例僅爲2成,青年失業率達2成以上;四是地方政府受疫情及房地產業蕭條拖累,財政收入減少的同時用於核酸檢測等預算外開支飆升,從而導致入不敷出的債務危機。五是中共高層近期針對軍隊強力反腐,軍中問題與士氣也是高層對臺作戰必須權衡的變數。

從中國大陸的最新政策及動作可判斷,短期而言,即今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5週年前;中期而言,即2027年8月1日解放軍建軍百年之前,大陸不會對臺灣動武。主要依據是去年大陸新提出在福建建設「閩臺融合區」,主要目的是收攏島內民心,達成兩岸融合的成效;明顯是懷柔政策,從長計議。大陸最新採取的動作也很能說明對臺以軟的一手爲主。中共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訪美,在臺灣選舉前後都在華盛頓,與美方溝通、與國務卿布林肯會晤,強調反對改變臺海現狀。之前的1月8日至9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重啓了高級別軍事會談。按理說,應該是美臺擔憂大陸改變臺海現狀,結果反倒是大陸擔心美臺改變現狀,而主動赴美商談。這哪是準備對「臺獨」強硬的節奏?分明是尋求和緩的態度。據報,臺灣選後,拜登政府將組前政府高官代表團赴臺。若成行,大概率是去給賴清德施壓,叫他老實聽話,不要出言不遜,挑釁大陸。美方這一動作想必也是中美協商的結果。

●賴清德不敢真「獨」

最後是賴清德不敢造次。賴雖有「臺獨金孫」的惡名,也自稱「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但他上臺後將面臨比蔡英文更嚴峻的內外難題。賴清德得票不到560萬,得票率僅40%,比蔡英文4年前少了17%多,丟了差不多260萬票,證明蔡英文執政8年島內多數民衆是不接受的。大陸國臺辦直指民進黨不代表臺灣的主流民意,就從這點出發。同時,立委席次上,民進黨此次僅獲得51席,比上一屆61席整整少了10席,民進黨在立法院從過半席政黨淪爲第二大黨。三黨立委不過半的格局,導致賴清德將面對弱勢政府與強大在野制衡的局面,各種重大政策均須與在野黨合作才得以推行。

另外,賴清德政府面對的外部環境將更加惡劣。對外事務,在不承認九二共識與「反中保臺」、充當美國製衡中國棋子的策略下,賴只能延續蔡英文的路線。賴清德聲稱「不會轉向也不會走回頭路」就是「蔡規賴隨」的意思;而賴政府卻不可能再有蔡政府獲得大陸容忍的空間,大陸必定從涉外事務、經濟與兩岸交流等方面着手,加緊對臺的「反制」。

賴政府要維持兩岸現狀恐怕不易,如何還能鋌而走險?往實質「臺獨」冒進?(香港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