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石斑魚禁令的轉型契機(王麗莎)

屏東縣政府與臺鐵合作推出石斑魚便當,盼藉此推廣國內優質漁產品,消費者詢問度很高。(林和生攝)

臺灣石斑魚被中國大陸以驗出禁藥爲由禁止輸入。儘管臺灣方面表示並無驗出中國大陸官方所說的有毒物質,但禁止輸入中國大陸市場已成事實,臺灣養殖的石斑魚馬上又要迎來收成季節,因此從官方到有心協助漁民的民間企業,無不卯足全力幫忙漁民找出路。一方面是不希望浪費漁民的心血,另一方面也不要辜負這些珍貴的食材。

不過這次的事件雖然對臺灣石斑魚養殖的產業,可能造成一定的衝擊,卻或許也爲不只是石斑魚養殖產業的在地農漁畜產業者,帶來一次省思機會。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我們過去多仰賴出口貿易、針對海外市場生產的高單價商品,都有必要重新思考市場定位和客羣。

必須思考這樣的轉變,其實也和近幾年興起的節能減碳環保風潮,及新冠全球疫情和烏俄戰爭後全球運費高漲所帶來的貿易衝擊有關。因爲環保意識擡頭,許多消費者現在購物時除了留意價格也會在意產地,並更願意以支持在地產業和環境友善作爲考量,購買在地生產、碳足跡更短的國產貨。而疫情和國際間戰事所帶來的運輸成本增加、進出口受阻等貿易困難,也迫使各國政府與消費者開始思考以往全球自由貿易與分工體系所造成的依賴,是否會對一個國家或市場的安全與穩定,帶來太多難以控制的不穩定及變數。

當然,全球貿易的分工理論上有其互利共榮的好處,只不過在現實世界無法達到經濟學理論裡的理想和理性狀態時,上述事件的發生,或是像臺灣這次遇到對方市場檢驗條件與我方有出入時,就有可能造成貿易往來中斷,也迫使生產者再開創一條出路。而這條出路或許就是要想辦法搭上這股反全球化、反國際化的浪潮,轉而開發臺灣國內的本土市場。

就拿臺鐵這次爲了幫忙漁民消化石斑魚,推出石斑魚便當結果大受好評,連本來沒賣的北部地區,都因爲民衆詢問踊躍而即將開賣的例子就可以知道,石斑魚其實在臺灣懂吃的饕客心中,是非常受歡迎的食材。而且說實話,除了臺灣人或者說得廣一點,華人或是亞洲人有在吃石斑魚以外,歐美消費者本來就不太吃石斑魚。如果中國市場不進口,想要另闢市場外銷的效果恐怕也是有限。日本再願意幫忙消化,恐怕都沒有多鼓勵臺灣消費者購買食用來得有效果。

現在臺灣石斑魚的內銷市場看起來好像不大,還需要很多人介紹石斑魚的料理和石斑魚的創新吃法,未必是因爲民衆本來不喜歡吃。更可能是因爲價格因素,讓許多消費者以前沒有機會好好認識石斑魚,不知道牠的美味,也不習慣購買消費。當然當前的石斑魚養殖成本,跟臺灣更大衆、更普遍可見的吳郭魚相比,還是貴了不少,所以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把售價壓低。但如果業者們可以因爲這次影響,從源頭進行整條產業鏈的重新規劃,多開發國內消費市場,或許在未來更能避開類似的危機。

(作者爲口譯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