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國製造恐慌 只爲經濟利益(季霆剛)
烏俄局勢惡化,不論烏克蘭會否陷入俄羅斯的戰爭火海中,美國尋求利益的鋪謀依然逐步實現。(資料照/路透社)
美國總統拜登在近日一份聲明表示,雖然美國不會派美軍在烏克蘭與俄羅斯作戰,但美國已經向烏克蘭軍隊提供防禦裝備。
美國似乎並不願意在烏克蘭國土上與俄羅斯開戰,至於提供裝備的支持對比俄羅斯加上白俄的軍力只是杯水車薪,難起作用。以此看來,蔡英文去年在接受美媒訪問時,有意無意地承認美軍有一特種作戰部隊在臺的用意,似是準備在突發時可保護臺灣領導人,或只是一種對臺灣內部的心理安慰。
儘管美國不會與臺灣結成軍事同盟,但派遣軍人與臺軍訓練,併爲臺灣的防禦戰略制定理論、行動、戰術和武器,似乎想形塑美國願意履行其對臺灣安全的戰略糢糊承諾。
近日烏克蘭國防部長雷斯尼科夫(Oleksiy Resnikov)都會在他的推特帳戶上發佈新照片,總是顯示大型運輸機上塞滿了巨大的板條箱。箱子裡裝着美英以及歐洲多國空運烏克蘭的武器和彈藥。彈藥除來自英美外,還來自不同國家,包括捷克和波蘭。據美國五角大廈稱,自2014年以來,美國已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7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其中包括去年12月的2億美元一籃子計劃,其中包括標槍和其他反裝甲系統、榴彈發射器、大量迫擊砲等設備和小武器彈藥。
然而不少軍事專家皆表示,如果俄羅斯主要發射空襲和導彈打擊烏克蘭,這些軍備將瞬間化爲烏有,美國對此亦瞭如指掌,隨着俄羅斯正式進駐烏東維和,緊張局勢升溫,駐烏克蘭的美軍正在2月12日撤出,被調往歐洲其他地方重新部署。
烏克蘭政府管治的地方極爲遼闊,陸戰軍備雖陸續有所補充,但在邊陲的軍事仍捉襟見肘,英美的先進武器和額外的彈藥不見得特別能震懾敵方。事實證明,即使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歐盟和北約威嚇試圖阻止,聯合國介入等都無助烏克蘭局勢。
美國在臺灣組訓軍隊是已知事實,美國一直以不同學術渠道沙盤推演解放軍如何從對岸攻臺,這些推演純粹是美國對解放軍戰略的臆測。正如拜登從去年底多次指明日期地聲稱俄羅斯將出兵烏克蘭一樣,美國製造恐慌的伎倆只是希望達到美國的經濟利益。
德國在烏克蘭危機中擱置北溪二號管道,引發歐洲對天然氣供應的擔憂。2021年美國成爲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來源,佔歐盟成員國和英國進口的所有液化天然氣的26%,其次是卡達,佔24%,俄羅斯佔20%。2022年1月,美國提供了當月歐洲所有液化天然氣進口的一半以上。若德國永久擱置北溪二號管道,美國日後將獲益最大。
現在已沒有人去探究拜登對俄羅斯出兵日期預言的屢次不中,反而美國從這次的危機中獲益甚大。不論烏克蘭會否陷入俄羅斯的戰爭火海中,美國尋求利益的鋪謀依然逐步實現。
(作者爲上海東亞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