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海戰爭可以預防(黃惠華)

戰爭是可以預防的,需要的是和平的藝術,而不是戰爭的藝術;需要的是和諧的戰術,而非衝突的戰術。圖爲金門反登陸作戰操演。(軍聞社)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習近平統一臺灣「已籌備了37年」,想要以「兵貴神速」的做法,迅速拿下臺北。但是,解放軍自從懲越戰爭之後再也沒打過仗,缺乏實戰經驗,如何進行對臺戰爭?2022新一屆中央軍委成員名單中,張又俠及劉振立參加過越戰,其他成員中有兩人來自負責臺海方向的東部戰區。這些有實戰經驗的軍方領導人,分明是爲了準備臺海戰爭而來,觀察20大許多安排,大致可以推論,中國想要武力攻臺意圖相當強烈。

從8月圍臺軍演,解放軍展現多年軍事轉型的成果,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能力,嚇阻美國不要輕易冒險捲入臺海衝突。除了圍臺、封鎖海上航道、到壓制敵方作戰資源、甚至大規模登陸作戰,還有很多劇本尚未展出,一場圍臺軍演就已足夠讓中國對自己軍事優勢具有信心。

即便如此,中國對臺壓力越大,美國臺灣戰略合作力度就越大,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 9 月中旬通過了《2022年臺灣政策法》,法案條款包含美國將在未來 4 年 內提供近 45 億美元的安全援助,並將臺灣指定爲「北約以外的重要盟友」。

美國維持臺灣現狀,提供各種支持,沒有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少。臺灣着手進行新的軍隊改革方案,從精簡到擴軍、延長服役年限,採購必需的最新武器等。除了對臺軍售,美國政府考慮與臺灣聯合生產武器,提升美國設計的武器生產量能,加快交貨步調,並強化對中國的嚇阻。中共對臺武統壓力越大,美國軍工聯合體利益就越加鞏固,美國對臺軍售利益是門有利可圖的生意,這是美國必須將臺灣納入勢力範圍內的重要因素。

習近平剛上任多少顧忌美國與其他主要大國的負面反應,20大後談到美中關係時表示,「願同美方一起找到新時代中美正確相處之道,並希望和關心支持中美關係的各界朋友繼續助力中美關係重返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習近平連任代表中國政治轉型期的一個新階段開始,在改朝換代的初始階段,中國與美國與其他主要大國的合作對於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性,高過於奪臺的利益。現階段臺海情勢勉強維持一種冷和的態勢,只是冷和能夠維持多久?兩岸關係除了美國因素,還充斥許多外在變數,兩岸關係沒有想像中的樂觀。

戰爭的發生主要是來自於政府決策,2022年6月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於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議發表演講,警示「臺灣若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共解放軍將「不惜一戰、不惜代價,一定會打到底」。

20大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於涉臺部分加入「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爲世界一流軍隊,全面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

臺海戰爭是一種以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爲導向的戰爭,這是臺海戰爭思維的原型,即便中共對臺發動戰爭,可能面臨後果,破壞政府本身或是國家利益,在中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主導的情況之下,即便失去理性也會不惜代價而戰。

通常一個理性國家不會輕易發動戰爭,但是在中國共產黨心中,只要是任何意圖讓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各種行爲都是挑釁,都能成爲武力攻臺的合理藉口,不會再有所謂的時間限制。如同美國海軍最高將領:中國20年來「說到做到」,今年就可能動武。

根據陸委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八成五受訪者強烈反對中共20大政治報告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主張,九成更不認同中共以武力威脅臺灣的做法,民調顯示臺灣民意對武力恫嚇極度反感」。

一個極權國家發動戰爭的決定權在於領導人而非民意,即便多數臺灣民衆不認同中共以武力威脅臺灣。20大後習近平成功連任大權在握,要不要、發不發動戰爭是習近平個人的決策,而非民意、時間決定。臺灣面對的是中國內部龐大的民族主義集體意識,如何讓中共領導人維持理性態度,是相當棘手的問題。

《孫子兵法》等軍事經典接受戰爭的必然性,但是戰爭是可以預防的,需要的是和平的藝術,而不是戰爭的藝術;需要的是和諧的戰術,而非衝突的戰術。

蔡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提到「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之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健康有序的交流,進而舒緩臺海的緊張情勢」、「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方法」蔡總統主動向對岸遞出了橄欖枝,希望維護臺海和平,兩岸能夠和平相處。

但是另一邊,各界不斷炒作臺海戰爭言論,國際或者臺灣社會充斥着戰爭氛圍,預防戰爭首先必須將戰爭拒止於萌芽階段,首先必須從每個人做起,停止被戰爭洗腦的想法,是實現世界和平的起步。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