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對慕尼黑安全會議王毅講話的解讀(周忠菲)

氣球事件讓中美關係緊繃,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慕尼黑會議期間進行場邊會議,雙方發表強硬談話、各執己見,圖爲兩人在印尼峇里島資料照。(路透)

剛剛舉行的2023年慕尼黑歐安會,無疑是當前國際關係的焦點。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用中文演講,發表了題爲《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的主旨講話。歸納王毅的講話,有四個核心觀點(包括就中美關係和臺灣問題答記者問):

其一,呼籲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喊話歐洲,「如果我們選擇對話與合作,陣營的對立就不會形成;如果我們選擇和平與穩定,新的冷戰就打不起來」。

其二,宣佈中國政府將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以及「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

其三,強調俄烏戰事「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王毅直接指出:「有些勢力」不想讓俄烏和談取得成功、不想讓戰爭很快停下來。話語的尺度,捏拿到「點到爲止」,並未說明「有些勢力」所指爲何。但王毅也丟下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指出在俄烏戰事與世界格局的關係上,他們(「這些勢力」)有自己的戰略目標。

其四,對近期中美民用氣象飛艇事件,王毅質疑:全世界那麼多氣球,難道美國要將它們全都擊落?毫不掩飾其揶揄之意(美國用響尾蛇導彈和F-22戰機擊落氣象飛艇後,世界軍迷們算了一下這次「非對稱戰」的帳,結論是中美之間的投入成本比,大約爲1:800)。

王毅講話的內涵

王毅對中美關係做了正面表態,表示中國政府的立場是與美國保持公平的競爭關係,要求美方拿出誠意。

王毅還對國際社會闡述了中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現狀」所持的立場。他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它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會是一個國家」。這是對美國定義的「反對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做出的表態,對美國在介入臺海問題上試圖「師出有名」,直接「封了頂」。

王毅指出:「違背一箇中國原則、製造一中一臺、兩個中國,無論做出什麼樣的包裝,都是對中國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也是對臺海和平的威脅」。「包裝」二字,把拜登政府「四不一沒有」,在中美關係中打「臺灣牌」時「說話不算數」的行爲,徹底說「透」了。這是在國際多邊場合,顯示中國的戰略主動性,在維護領土主權上,不會畏懼。

(歐安會期間,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了非正式的單獨會見。美國國務院發佈的資訊說:美方指出中國高空探測氣球進入美國領空,侵犯了美國主權和違反國際法,強調中國絕不能再發生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爲。布林肯警告說,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援或協助系統性規避制裁行爲,將會產生影響和後果。布林肯重申,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長期以來奉行的一箇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強調始終保持外交對話和暢通的溝通管道的重要性。同時,布林肯強調了維護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可以說,美國關注的重點是中俄關系)。

基於中美之間的戰略互信受到嚴重損害的事實,本文認爲,當前局勢下,未來美臺「戰略」關係的走向,是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從法國、德國、義大利在歐安會之前與王毅的會見看,中國在俄烏戰爭問題上走出中立,主張停火,主張和談,主張迴歸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提出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的最新表態,得到歐洲國家的部分認可。雖然目前的歐洲,還不能完全擺脫美國的影響,但歐安會前後,這些國家與中國的接近,意味着拜登精心組建的反華聯盟出現鬆動。對此,美國必然有所反應。並將折射到臺海。

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居於兩線作戰的主要缺陷,越來越突出,其選擇之一,就是在亞太地區強化軍事冒險主義政策,加強對中國訛詐的同時,又謀求對華政策上的「繼續套利」。於是,在臺灣問題上打「軍事冒險牌」,在美臺「戰略」關係上「做文章」,就成爲合理的「遮羞布」。通過對外事務,顯示拜登政府的強硬,同時應對國內政治中,「世代更替」的壓力(拜登已先行一步,2月20日,突然飛抵基輔,承諾對烏克蘭提供5億美元)。

臺媒的反應,相當複雜。從報導看,各媒體主要聚焦於「北京將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俄烏雙方經歷多次談判沒有善果」,王毅講話指出「有些勢力不想讓談判成功,不想讓戰爭停下來」、「美國擊落大陸飛艇事件」、拜登表態「不會對中國道歉」等議題。迴避王毅演講所指出的,「這些勢力」對俄烏戰爭,有他們自己的戰略考慮」這一關鍵點。可見問題的敏感,「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不得已。

美臺戰略關係解讀

何謂美臺「戰略」關係?2022年民進黨當局對此做了最清楚的演繹,這就是「逼大陸軍事出手」,爲攪動臺海安全格局效力,與美勾連,隨美起舞。同時,任由美國加強對臺灣的軍事與政治控制。

這主要沿兩條線展開,一是俄烏戰事,聽憑美國將烏克蘭危機與臺灣問題混爲一談,推出「武力護臺」,「抗中、反中」。二是加快臺灣軍事化。從購武、增加軍費預算、埋雷、到延長兵役,不是「避戰」,而是「求戰」。

裴洛西「訪臺」,民進黨的軍事冒險發展到「登峰造極」。然而,臺海格局幷沒有向着美國與民進黨期待的方向演變。「九合一」慘敗,民進黨好像也「沒有反省的壓力」。臺灣呈現分裂主義在增強,和平的力量也在增強的格局。

現在美國擺出的姿態是,一旦從俄烏戰爭脫身,將立即加強推進其「太平洋威懾計劃」。美軍將沿日本、臺灣地區、菲律賓等「第一島鏈」,對中國進行挑釁與軍事冒險。民進黨當局的反應是:剛剛做出主張兩岸對話的姿態,在歐安會召開的前一天,又低調接待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蔡斯「訪臺」,接待隨後來訪的美國國會衆議員。此外,下週總統府「安全會議秘書長」顧立雄與「外長」吳釗燮,將訪問設在美國的AIT總部。

這些前後矛盾的舉動,是什麼警示?是鼓勵大陸加強軍事鬥爭準備,還是要兩岸老百姓呼籲早日「遏獨」?

民進黨與美國的勾連,朝着增強臺灣問題軍事風險性的方向發展。美國對「戰略」格局的考慮,無疑將影響島內民衆對統一的預期,影響中國大陸對實現統一的意願進行的評估,影響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進程。對美臺「戰略」關係的走向,不可不察。對民進黨在臺灣問題上扮演的角色,不可不防。

維護主權,就是實力的體現,也許,這是對慕尼黑歐安會王毅講話最恰當的解讀。

(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