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修修臉搞砸 只能回臺補救
近年來韓劇帶起「旅遊+醫美」商機,吸引許多小資族前往。本報資料照片
南韓保健福祉部今年四月底公佈,二○二三年赴韓外籍患者創歷史新高,達六十萬人次,其中三成五是到皮膚科就醫、一成六在整形外科,來自臺灣病患佔整體百分之二點一。專家指出,會被吸引赴韓醫美的多爲小資女,因被南韓低價醫美旅遊團吸引,多執行注射類或光療類醫美。
愛爾麗醫療集團董事長常如山說,南韓積極推動「輕醫美」,價格是臺灣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低價的背後,操作儀器可能是實習醫師、護理師甚至是醫材業務,一旦效果不彰或操作不當極可能出現醫療糾紛,常聽聞有燙傷、注射引發失明等案例,這類情況往往求助無門。
臺灣人不只赴韓醫美,也有不少人走向中國大陸。廈門長庚醫院皮膚科召集人胡倩婷說,赴陸醫美的臺人多是臺商,通常執行光療類項目,赴韓則是注射類項目,這兩大項目陸、韓可以如此低價攬客,爲當地有國產儀器及藥品。
胡倩婷說,南韓有三家業者可自行生產肉毒桿菌素,一百單位(Unit)只要臺幣兩千元,但臺灣進口美國肉毒桿菌素,成本至少六千元起跳。大陸醫療器材也多是自行研發,光是皮秒雷射一個療程價格,僅需臺幣四千五到五千元,但在國內則是一點二萬元起跳。
但無論赴陸、赴韓的醫美團不時有失敗案例發生,胡倩婷說,以南韓觀光醫美團爲例,通常四天三夜,如果注射玻尿酸不當,不適症狀在三天後纔出現,此時患者已回到臺灣,還是得到國內醫療院所求助。
臺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張鬆源說,南韓輕醫美通常施打能量不會太強,要鼓勵要經常回診,約三到四個月就得回去一次,臺灣價格雖高,但整體效力較好,如果兩者攤平,去南韓打能量低的醫美兼旅遊,確實容易吸引旅客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