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與唐德剛的師生情誼

傳記文學第749期《郭廷以與唐德剛的師生情誼》

在戰後臺灣學術史發展譜系之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下文簡稱近史所)長期位居要津。在郭廷以引領之下,該所出版了一系列檔案文獻及專刊,莫不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口皆碑,素有「南港學派」之譽。尤有進者,絃歌不輟,作育英才,不知凡己。在諸多及門弟子當中,成就卓着且爲學界熟稔者,諸如張朋園、張玉法、李國祁、王爾敏、陳三井、李恩涵等「南港學派」中堅力量,泰半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

事實上,郭廷以在中央大學執教時間亦不算短,前後不多不少也有十八年。囿於第一手資料匱乏,郭廷以在中央大學的執教情況,現已很難詳細稽考了。爲後世熟知者,似僅有唐德剛、王聿均、李毓澍、竇宗一、王覺非、劉敬坤等區區數人。六人之中,成就最高、名氣最大者,焉非唐德剛莫屬。一九九五年二月,爲了慶祝創所四十週年暨郭廷以誕辰九十週年,近史所公開發行《走過憂患的歲月──近史所的故事》一書。在時任所長陳三井邀請之下,唐德剛交繳了一篇題爲〈教我做「research」的老師──紀念業師郭廷以教授逝世二十週年〉的追憶文章。嗣後,相繼收錄於《中外雜誌》、《晚清七十年》中,是迄今可見唯一一篇記述師徒兩人學術交誼的文章。

客觀言之,該文感情充沛、聲情並茂,讀之令人動容,然篇幅較爲簡略,不免予人意猶未盡之感。對於郭廷以、唐德剛的學術交往,海內外學術界長期語焉不詳。下文廣泛援引《郭量宇先生日記殘稿》、《唐德剛先生逝世週年紀念文集.唐德剛與口述歷史》,兼取近史所檔案館藏「郭廷以檔案」及胡適紀念館藏「胡適檔案」,透過對郭廷以、唐德剛三十餘年師生情誼的長時段勾勒,再現近史所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融入國際主流學術界過程中唐德剛扮演的何種角色。

在郭廷以的成長道路上,中央大學(包括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在其七十二年學思生命旅途中佔據了關鍵位置。其早年付梓的《太平天國曆法考訂》、《近代中國史》、《太平天國史事日誌》,大抵成稿於任教中央大學時期。正是在「東大─中大」這一學統裡,個人身份先後經歷了中學生、大學生、講師、副教授、教授的層級晉升(甚至短暫代理史學系主任一職)。無獨有偶,中央大學在唐德剛的學術生命中,同樣留下了深刻印跡。設若沒有大學四年的薰陶,他可能不會對中國近代史產生濃厚興趣,遑論成長爲一位在海內外學術界頗具影響力的歷史學家。

以年齒而論,兩人並非同代人,有着十六歲的年齡差距。郭廷以生於一九○四年,河南舞陽人。唐德剛生於一九二○年,安徽合肥人。在一九三九年之前,兩人沒有任何交集。七七事變之後,侵華日軍先後攻陷華東及華北。面對空前慘烈的民族危機,不少政學精英、莘莘學子成羣結隊徙至大後方。唐德剛亦是芸芸衆生中之一員。

國難之際,擺在背井離鄉的青年學子面前者,唯有發奮讀書與棄筆從戎纔是投身報國的兩條主要途徑。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央大學的綜合實力在國內名列前茅,誠令萬千學子心嚮往之。全民族抗戰伊始,國內高校大多面臨遷校何處的去留抉擇。羅家倫力排衆議,將中央大學從南京遷至重慶。彼時唐德剛走出中學大門不久,尚未瞥見一絲未來人生航行的曙光,只得將希望寄託於考取中央大學。

一九三九年夏,唐德剛在數千名投考學子中脫穎而出。彼時史學系師資陣容羣英薈萃,既有朱希祖、顧頡剛、徐中舒、韓儒林等諸多鼎鼎大名的史學耆宿,又有姚薇元、繆鳳林、金毓黻、沈剛伯、郭廷以等冉冉升起的一衆青年翹楚。有機會親炙這批學術名家請益問學,足令唐德剛感慨系之:「在這羣天馬行空的教授陣容裡,郭廷以老師倒別具一格。我記得他上課時,總是抱着大宗講義和參考書,另加柺杖一枝。他面目森嚴地講起課來更是一章一節,有板有眼,一絲不苟的講下去」。

之於普通學子而言,在個人求學道路上,設若有機緣得到一兩位名師提攜,足令其銘記五中。在羅家倫悉心栽培之下,郭廷以亦步亦趨,漸次找到了個人的研究方向。對於恩師當年的提拔之恩,郭廷以始終念念不忘,並將之賡續綿延、發揚光大。執鞭中央大學期間,郭廷以系統講授中國近代史、中西交通史,備受學生尊敬。正是在中國近代史課堂上,唐德剛深爲郭廷以的博聞強記折服,逐漸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致,並在內心深處暗自埋下了一顆將來潛心治學的學術種子。

囿於各種主客觀因素,彼時兩人私下鮮有接觸。然郭廷以之於唐德剛的學術影響,仍是有跡可循的。諸如,郭廷以在課堂上系統講述甲午戰爭的來龍去脈,將唐德剛腦海中沉寂許久的有關淮軍家族的童年記憶成功喚醒,並以晚清海軍軍事變革爲題提交了一篇課程作業。出乎唐德剛意料的是,這份再尋常不過的課程作業,居然贏得郭廷以的當面稱許,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大學畢業前夕,唐德剛有意留校攻讀碩士研究生。蓋因錄取員額僅有一名,起初未抱志在必得之念,考試結束之後便匆匆返回了安徽老家。

在一九四六年舉辦的出國考試選拔測試中,唐德剛未能名列三甲,與公費留學機會失之交臂。一九四八年八月,他搭乘「戈登將軍號」客輪,相繼途次東京、檀香山、舊金山,於九月上旬抵達紐約。十二月下旬,郭廷以應時任中央大學校長周鴻經委派,攜帶百萬支票,赴臺遴選校址。師徒二人徹底中斷了聯絡,再次相逢之時,已是十年之後了。(三之一;摘自《傳記文學》2024年十月7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