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數字金融部殷振興:應用新興技術 ,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

12月6日,上海市臨港新片區主辦的“2024年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隆重舉行。當日下午,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2024南財數字金融領航者論壇”上,圍繞“智能化金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國泰君安數字金融部副總經理殷振興在參加圓桌討論時指出,在應用新興技術時,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最終目的是通過爲客戶提供相對確定性的服務,提升客戶獲得感的基礎上創造收入。

作爲證券行業的代表,殷振興表示,行業數字金融業務智能化技術應用主要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在客戶服務場景的應用。殷振興指出,一方面通過數字人技術,通過“數字分身”的方式,實現AIGC內容創作、平臺獲客、見證審覈、智能外呼等場景能級提升;另一方面,基於大模型對客戶意圖與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將專業可控的投資知識傳遞給客戶,提升智能客服的服務效果,進而實現服務模式的變革。

第二個是員工展業場景的應用。“從長遠來看,AI可以不斷解決供給端的問題,改善員工的展業體驗,爲客戶提供了更高效、更豐富的服務”。在殷振興看來,目前AI技術在員工展業的應用上還處於初步階段,“未來希望可以幫助員工盯客戶、盯市場、盯產品、盯投資機會,通過這‘四個盯’來幫助員工展業。”殷振興表示。

第三個是經營決策場景的應用。殷振興指出,隨着數字化能力的加強、數據獲取便利度的提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讓歸因和數字化決策更加科學和高效,與此同時,智能化預審、數字化風控技術也可以增強企業的風險前瞻把控能力。

回望近兩年數字化技術對證券行業的影響,殷振興將其總結爲提高效率、降低風險、優化體驗、創造收入等四個方面,他明確表示:“對企業來講,所有新技術應用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收入,讓企業變得更強,讓商業組織形態得以延續。”

面對大模型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如何平衡投入與產出也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對此,殷振興用八個字概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指出,應用新技術,一方面要敢想,主動思考技術對業務形態、商業模式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在落地場景的選擇上,也要結合本身的實力與公司資源稟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值得關注的是,殷振興提示了大模型等新興技術應用時需要關注的三點風險。

第一,大模型等技術在對客應用時,對數據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可能產生的幻覺和風險,需要企業對新技術的應用,建立配套的評審與內控機制。

第二,在資金成本之外,還要關注新技術帶來的風險成本。“金融行業和消費行業是不同的,買了一雙鞋不喜歡可以退掉,但金融產品購買後產生的損失是實實在在的。”殷振興表示,在嚴監管背景下也要考慮客訴與監管風險,需要將新技術的應用在相對可控的場景。

第三,重視新技術對就業和社會責任的影響。殷振興提到,AI能夠代替一些標準化的重複性勞動,但企業也需要重視社會責任,做好組織形態變革下的人員管理應對。

展望未來,殷振興認爲智能化技術的目標,是爲客戶提供相對確定性決策或確定性服務。

“比如投資一個標的,這個標的能否賺錢我們不得而知,但拉長週期或者參考海外經驗來看,應該能瞭解這個行業目前處於怎麼樣的位置,如果堅持持有,勝率與持有時長相關性如何,是可以客觀量化的。”殷振興表示,AI可以幫助客戶形成決策鏈條,量化投資風險,這可能是客戶願意買單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