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座民間文物修復中心開幕 朝天宮以國際規格永續文資

雲科大教授林煥盛說明如何幫朝天宮修復國寶級文物。記者蔡維斌/攝影

北港朝天宮典藏文物豐富,多達1萬5千多件,有「小故宮」之稱,爲妥善維護珍貴文物,設立國內第一座宮廟自設的文物修復中心,委請雲科大文資維護系師生進駐,將引進新設備、技術,對文物展開修護,讓該中心成爲雲科大的實習教室,同時也讓文物獲得妥善維護長存,文物修護中心今天揭牌啓用,讓朝天宮文物管理邁向新的里程碑。

被視爲臺灣媽祖信仰最具代表性也是朝天宮典藏乾隆32年出版的《天后昭應錄》今天首度亮相,臺灣媽祖信仰專家也是空大教授蔡相𪸩說明此書緣由指出,媽祖信仰最早的記錄本爲康熙年間《天妃顯聖錄》,後來乾隆延續改版爲《天后昭應錄》,據調查當今世上只剩3本,兩本分別收藏在廈門圖書館及美國國會圖書館,另一本則爲朝天宮典藏,這是當今臺灣媽祖信仰最具代表性的史籍文錄。

北港朝天宮典藏文物逾1.5萬件,包含彩繪文書、陶瓷爐鼎,包羅萬象琳瑯滿目,其中不少爲官方列冊文資,被譽爲民間「小故宮」,今逢建廟330年週年,廟方董事會決議全面修整所有文物,日前與雲林科大文資修系簽訂合作備忘錄,今天由董事長蔡詠鍀率全體董監事、縣府及臺灣媽祖信仰專家蔡相𪸩、文史學者紀雅博等人共同主持「朝天宮文物修復中心」開幕,也讓朝天宮鎮廟三寶之首的《天后昭應錄》首度亮相。

董事長蔡詠鍀說,朝天宮文物豐富,尤其鎮廟三寶「天后昭應錄」、「樹壁和尚鉢」及「寶印」,對臺灣宗教發展史而言,十分珍貴,廟方爲全面修整文物成立國內首座宮廟自設的「古物修復中心」,未來雲科大教授林煥盛率領師生進駐,在廟修復文物也學習文物,更認識媽祖信仰文化,透過「古物醫生」的技術,爲下一代把臺灣民間珍貴文物永續長存。

包括蔡詠鍀在內許多董監視和文史工作者首次一覽《天后昭應錄》真本,甚爲感動,雲科大教授林煥盛說,《天后昭應錄》共90多頁,因年代已久,部分頁面已剝損,將引進科學保存法及日本最新技術,包括選紙、裝訂繩線都嚴選接近原冊材質,以修舊如舊方式讓這本珍貴的書冊恢復原貌,未來學生將以該中心爲學堂進駐研習,

走進朝天宮文物館,包括清代的香條、日治時期北港媽祖大殿的雲龍壁畫、百年茄冬入石柳香爐,清代轎班服等數百件文物,件件珍貴,目不暇給,首批修復除《天后昭應錄》,接着臺灣國寶陳玉峰手繪法會掛軸及清道光26年北港進香進香旗等陸續展開修復,爲廟宇文物保存與傳承樹立新典範。

北港朝天宮創設國內首座文物修復中心,期待「文物醫生」進駐用國際規格把朝天宮文物永續於後。記者蔡維斌/攝影

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鍀說明文物修復中心創設的緣由,並期待「文物醫生」進駐用國際規格把朝天宮文物永續於後。記者蔡維斌/攝影

國內第一座宮廟自設的文物修復中心今天開幕啓用=方記者蔡維斌/攝影

走進北港朝天宮歷史文物走廊展出數千件珍貴文物,令人驚豔,有「小故宮」美稱。記者蔡維斌/攝影

北港朝天宮歷史文物走廊展出數千件珍貴文物,有「小故宮」美稱。記者蔡維斌/攝影

相傳全球僅剩三本乾隆32年印製也是臺灣唯一的「天后昭應錄」首次公開亮相。記者蔡維斌/攝影

修復朝天宮三寶之首寶「天后昭應錄」,從紙張到染料等選擇十分嚴謹,以國際規格日本技術進行修復。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