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紅豆產業萎縮 農民:加工性質難和進口區分

胡忠一表示,目前國內紅豆生產面積約5500公頃,產量每公頃約1.1萬公噸,每年都還有進口配額2000多公噸,但每年出口1500多公噸,進口主要從澳洲、阿根廷、美國、加拿大、泰國等,出口主對象爲香港、美國、馬來西亞等。(本報系資料照)

近年國內紅豆產業萎縮明顯,而我國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每年關稅配額進口量達2500公噸,加上紅豆多數用於加工,國產紅豆難和進口紅豆區分。農民指出,農委會祭出的保價收購等同定了價格天花板,但還是要回到供需的基本問題,「紅豆產業並一片大好」。

農糧署今(15)日舉辦「學校午餐紅豆泥Oishii」紅豆食譜與教案徵件頒獎暨成果發表,高雄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近年紅豆無論是產量、價格到收成都不盡理想,也因爲紅豆80%用於食品加工,因此是否爲產銷履歷或國產都難被凸顯,加上大多民衆人也很少買紅豆回去煮,因此研發料理讓紅豆入菜是好的方向。

鍾清輝指出,紅豆在全臺灣的種植面積僅約6000公頃,先前美濃紅豆最高的種植面積逾1000公頃,僅次於屏東萬丹的1500公頃,但這幾年農民賺的少,土地也改種黃豆和黑豆,紅豆麪積一直在減少,現階段美濃面積已降到600公頃,推估今年會更少,畢竟美濃本來就不是種紅豆的地方。

此外,目前紅豆保證收購價每斤38元,但除了是保證的最低價外,同時也把價格天花板喊死,農民也認爲反正農會一定會收購,種植上也有恃無恐越來越多,紅豆產銷最主要還是供需問題,紅豆產業也並非大家認爲的一片大好。

農糧署長鬍忠一表示,目前國內紅豆生產面積約5500公頃,產量每公頃約1.1萬公噸,每年都還有進口配額2000多公噸,但每年出口1500多公噸,進口主要從澳洲、阿根廷、美國、加拿大、泰國等,出口主對象爲香港、美國、馬來西亞等。

胡忠一指出,今年紅豆的產地由3家農會負責每臺斤38元的收購價,等於每公斤約63.3元,紅豆生產成本1季約48.8元,是在水稻第2期收穫後才種,以增加農家額外收益,而最大產區屏東佔75%,高雄佔24%,剩餘1%則在南部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