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86人競爭1個職位 北京廣東人氣高中西部受青睞

2025年國考報名收官。國家公務員局數據顯示,341.6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爲86:1。

與2024年國考相比,通過資格審查人數大幅增加38.3萬人,平均每個職位的競爭人數增加11.7%。

在“求穩”的擇業心態下,體制內無疑是最好的工作選擇。大量高素質畢業生進入公務員隊伍,也有助於提高公共服務特別是基層服務水平。

但國考熱也體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痛點:學歷高消費之下留給大專生的空間漸窄,很多畢業生爲了“成公”選擇“慢就業”。

最火的職位和地區

2025年國考資格審查於10月26日18:00結束,共有341.6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再度刷新歷史紀錄。

從職位報名情況來看,今年誕生了“超級明星”,就是“中華職業教育社聯絡部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僅招錄1人。據中公教育統計,截至10月24日報名截止前半小時,有16702人報名該職位,競爭比高達16702:1。

中公教育專家李茜指出,該職位對專業要求極其寬泛,能容納多類專業本科以上羣體,而且沒有基層工作和戶籍限制。

此外,報名人氣前10名的職位競爭格外激烈,競爭比均超過3300:1。其中,稅務系統佔據3席,出入境邊防系統佔據3席,生態環境系統佔據2席。

從地區報名情況來看,2025年國考報名人氣最高的地區是北京和廣東,均達25萬人以上。

但競爭最激烈的地區是西藏,競爭比接近150:1。李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顯示國考有效引導了人才向基層輸送,引導高校畢業生向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紮根。

值得注意的是,競爭比前10的省份裡,除了北京、天津,其餘8個省份全部在中西部地區,其中6個是西部地區省份。

據中公教育統計,西部艱苦邊遠地區的報考率達到99.5%。也就是說,有99.5%的西部艱苦邊遠地區職位都有人報考。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認爲,推動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對於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加快新型城鎮化都有裨益。

2025年國考招考計劃共3.97萬人,比上年小幅增長160人。華圖教育首席研究員劉有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國考招錄規模整體穩定,這與每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和退休公務員規模直接相關。

“2024年高校畢業人數爲1179萬人,未來幾年可能繼續增長,近幾年國家公務員退休人員預計每年約22萬人。從促進就業和隊伍補充來看,都需要每年保持一定規模的招錄人數。”劉有珍說。

國考報名結束後,2025年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公務員報名又將開始。本次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中央機關共有41個部門參加,計劃選拔371人。比上年分別增加10個部門、54人。

大專生招錄計劃逐年減少

國考熱反映了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一些變化。

面向大專生的職位和人數在逐年減少。2025年國考公告顯示,大專生的招錄計劃僅52人,其中僅限大專生的計劃僅24人。而在5年前,大專生的招錄計劃還有717人。

但在我國高校在校生羣體中,大專生所佔的比例並不低。教育部近日發佈的《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高職(專科)招生555.07萬人,不僅比上年增加16.09萬人,而且比同年本科招生多76.91萬人。

2023年,全國高職(專科)在校生1707.85萬人,是本科在校生規模的83.9%。如此龐大的大專生羣體,卻被基本排除在中央機關公務員行列之外。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公務員擴招背景下,大幅提高學歷門檻有些令人意外。

“適當降低學歷門檻,並不是降低招錄標準。恰恰相反,降低學歷門檻,會吸引更多人報考,擴大了選才面。”熊丙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馬亮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統計發現,學歷要求越高和額外限制條件越多的崗位,報考熱度越低。

面對日益逼仄的體制內就業空間,大專生的求職選擇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上海一所高職院校輔導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該校對2022屆未就業畢業生的調研發現,近30%的學生的未就業原因是準備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但到了2023屆,出於這個原因而未就業的學生比例已降至不足5%,位居首位的原因變成了就業期望與崗位現實差距過大。

學歷高消費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大專生選擇“專升本”提升學歷。《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專科起點本科招生91.25萬人,比上年增加4.63萬人,約佔同年高職(專科)畢業生人數的16.5%。

有專家指出,實際上,學歷高低與職位需求並不完全掛鉤,有些職位的辦事人員不需要高學歷,只需要學懂弄通政策、法律且不折不扣執行即可。

畢業生“慢就業”利弊

國考嚮應屆高校畢業生傾斜的特點明顯。

2025年國考公告顯示,設置2.67萬個計劃專門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爲了促進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身份還放寬到2023屆、2024屆畢業生。

但這同時加劇了國考的競爭。華圖教育輪值CEO李曼卿介紹,僅限當年應屆畢業生報考的職位,相對來講考試難度不是很大,但是涵蓋了放寬標準的應屆畢業生報考的職位,最終的錄取分數一般來說比較高。

“這是因爲有些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專職備考,他們的備考相對充分,一定程度上擡高了錄取分數線。”李曼卿說。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特徵明顯。智聯招聘每年發佈的《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大學生“慢就業”的比例已從2020年的6.2%上升到2024年的19.1%,每年遞增32.5%。

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彭樹宏等人分析31個省份274所本科院校“慢就業”畢業生的調查數據發現,從“最期望的工作性質”來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全部爲體制內工作。選擇這三種工作爲最期望的工作的“慢就業”大學畢業生佔比達到76.79%。

但對於剛剛離開校園的畢業生來講,“慢就業”利弊兼具。

彭樹宏將“慢就業”區分爲“積極慢就業”和“消極慢就業”。“積極慢就業”指畢業生主動選擇暫時不就業,積極準備考研或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或者通過參加社會服務、遊學實習或創業考察等方式,積累經驗、提升自我,爲未來的職業生涯做更好的準備。

也就是說,當前的“慢就業”是爲了以後更高質量的就業。

但現實中,由於考研、考公的通過率極低,對於大多數“慢就業”畢業生來說,考研和考編制的結果並不樂觀。長期“慢就業”,讓未來不確定性增加,就業焦慮、挫敗感和就業壓力等不良心理也會隨之而來,不利於個體的身心健康。

隨着國考熱愈演愈烈,取得好的成績必須要有良好心態。

“每年的考試,都會有約六分之一的考生沒去考試,又會有約六分之一的考生在考完上午的行測後,下午申論就放棄了。所以,希望考生能堅持到考試結束,只要能完成考試,就能排在前三分之二。”華圖教育專家程漢寧說。

即便考試失利,也不代表着失敗。程漢寧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公務員考試不是一錘定音的事情,每年的國考之外,還有聯考、市考、事業單位考試,機會有很多。如果考生選擇體制內就業,就要放鬆心態,迎接持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