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董事長 陳泰銘力求 協同效應最大化

陳泰銘 小檔案 照片:本報資料庫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6月陸續接下富鼎、國創半導體董事長職務,由其領導的泛國巨集團公司包括國巨、凱美、同欣電、富鼎、國創半導體等,合計市值已經突破2,600億元,在被動元件領域不僅穩居一方之霸,從被動元件反攻主動元件,切入MOSFET,也成爲新的里程碑!

陳泰銘親自主導的併購案不計其數,從2000年國巨斥資180億元併購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開始,跨國合併的經歷不斷累積,直到2020年,國巨花費逾新臺幣500億元,合併美國百年大廠基美(KEMET),將1977年成立的國巨推向另一個高峰,國巨從與日商仍有一至二年的技術差距,在2023年第一季,挾着基美在鉭電、車用電子及蘋果供應鏈的優勢,平衡消費性電子、大中華區市場疲弱的衝擊,雙率分別以33%、18.9%,擊敗日、韓大廠,繳出漂亮的財報成績單。

合併基美 成業界新指標

而合併基美的國巨,集團成員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外國人,國巨集團猶如聯合國,陳泰銘不僅配合基美的時差,時常工作到深夜,工作狂的封號再添一筆夜貓子,也大力拔擢基美的義大利裔業務大將Claudio Lollini擔任國巨全球業務行銷執行副總,特地請其定居臺灣,執掌業務兵符,在國巨的法說會上,Claudio Lollini與總經理王淡如、財務長陳彥鬆已是固定參加的要角。

國巨雖然對併購維持開放態度,但是業界表示,像基美這種天花板等級的併購標的已經空前絕後,電子業很難複製這麼轟動的併購案!

國巨從2018年開始,五年來的每股稅後純益分別達80.3元、16.35元、25.52元、46.46元、44.22元,等於過去五年,國巨的稅後純益累計達到983.4億元,這直逼千億的獲利,「國巨已經更大的彈性應對消費性電子景氣的變動!」業界人士說。

在與基美的合併進入正軌後,陳泰銘在電子業版圖上又有新動作,一個月之內陳泰銘分別出任富鼎及國創半導體董事長職務,目標指向半導體(主動元件)。

日前國創半導體將旗下的IC、SiC元件/模組產品事業,以新臺幣2.04億讓予鴻海集團新設立的IC設計子公司,鴻海、國巨同時調整國創半導體股權結構,國巨集團將持有國創半導體55%股權,不僅取代鴻海佔了大股,國創目前也是持有富鼎三成股權的最大單一股東。

研發MOSFET 開啓新里程

陳泰銘透過新聞稿表示,透過專注於MOSFET產品開發,將會是國巨從被動元件市場跨入半導體主動元件市場的重要里程碑。

國創半導體在此次讓予IC、SiC元件/模組產品事業後,藉由陳泰銘同時出任國創半導體與富鼎董事長,將更強化雙方的策略合作與MOSFET產品整合,並從現有客羣集中在亞太區域的消費電子/工控市場,透過國巨集團高度市場滲透的全球通路,供貨給歐美日等高端及利基型客羣,爲國巨開創全新的成長動能。

陳泰銘親征董座的公司除了國巨獲利穩健繳出4個股本獲利之外,同欣電連續二年獲利超過15元,富鼎也已連續二年交出每股稅後純益逾8元成績單,未來是否透過國巨全球綿密的通路,擠入獲利逾1個股本的泛國鉅公司?市場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