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校區)的重要講話,爲學校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征程中發揮自身力量,努力培養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校區)(以下簡稱“湖南一師”)考察,瞭解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求學工作和學校發展沿革、教學特色等情況,強調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要求把湖南一師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並對學校、教師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爲學校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征程中發揮自身力量,努力培養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
辦好教育:
國家強大的要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對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瞭方向,爲譜寫新時代學校工作嶄新篇章提供了行動指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廣大教師的親切關懷。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荀子·大略》有言:“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上,英雄輩出,人才薈萃,這與我國曆來重視教育密不可分。在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近代,一批仁人志士逐漸意識到,國家要圖強圖治,必須辦好教育、培養人才、講求實學,現代意義上的高等學府由此發軔。
湖南一師,是湖湘文化的發祥地、中國現代師範教育的搖籃之一,更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之一。晚清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辛亥革命元勳黃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蔡和森、何叔衡等,教育家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等都曾在此求學或工作。毛澤東曾在此求學、工作過8個春秋。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爲湖南一師親筆題寫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湖南一師等代表性學校的紅色校史,凝聚着中國共產黨敬教勸學、興賢育才的奮進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把改造和發展教育事業放在新中國建設的首位,於1957年2月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爲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改革開放後,鄧小平發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強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並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部署,深刻揭示了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規律和內在聯繫。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定位更加凸顯。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縱觀人類文明史,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把教育視爲對未來的“戰略投資”和持久繁榮的根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今天,教育影響着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決定着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着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新時代新徵程,我們要紮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使我國成爲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立德樹人:
高校的立身之本
在湖南一師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校要立德樹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過程中,構建了一套成熟的道德價值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德性成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體現了我們黨對教育規律的深刻認識。
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因此,立德樹人要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樹人爲核心,以立德爲根本。
我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根本任務”,“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高校必須堅持爲人民服務,爲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爲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讓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才能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大先生:
新時代教師的價值定位
在湖南一師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當好大先生。教育是複雜、開放的社會系統,涉及的內外部因素衆多,但教師是其中的關鍵變量。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聖的職業之一。這一職業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更在於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做“好老師”。古語有言:“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願受其教。”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了“好老師”的四條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在看望北京市八一學校師生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提出了做學生“引路人”的要求。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需要一大批“好老師”、“引路人”,需要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當大先生。“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大先生的標準,大先生是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示範,要促進學生成長爲全面發展的人,要成爲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爲世人效法的榜樣。大學之爲大,關鍵在於啓人以大智,使人成爲棟樑之材;先生之爲大,關鍵在於學問之深、品德之高、格局之大。邁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徵程,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爲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這迫切需要廣大教師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教師若爲大先生,就要善當“小學生”。《禮記·學記》有言:“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與“學”相輔相成,“大”與“小”辯證統一。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爲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大先生不僅在於教什麼、如何教,也在於學什麼、如何學。有信仰的人才能講好信仰,有大愛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大愛的學生。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
踐行教育家精神。2023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深入凝練、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內涵包括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道德情操,啓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動力。只有越來越多的教師踐行教育家精神,中國才能不斷涌現一批批大先生,立德樹人的效果才能不斷增強,教育強國纔有堅實的根基,民族復興的腳步纔會更加鏗鏘有力。
(作者單位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代玉啓系該院副院長、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全社會參與‘大思政課’建設機制研究”[2023JDSZKZ05]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8日第6版
作者:代玉啓 張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