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印發新版肥胖症診療指南,肥胖症程度分四級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韓金序 實習記者 鄭怡琳)10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佈《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指南對肥胖症的分級進行更細緻劃分的同時,也爲不同級別的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治療路徑。
指南主要作者之一、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過去肥胖症患者的診療往往因科室而異,缺乏統一標準。此外,對於伴隨肥胖出現的血糖異常、血脂異常等合併疾病,診療過程中也未得到充分考慮,導致治療方案過於籠統,缺乏針對性。
鑑於此,新指南根據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將肥胖症分爲4個級別,並綜合考慮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肥胖症相關疾病,爲每個級別患者分別提供具體診療路徑。“規範性的診療指導能幫助不同科室醫師對患者制定長期規劃,也更容易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張鵬解釋道。
除了對診療路徑進行細分,新指南也對“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提出規範。多學科協作團隊應該包括但不限於專科護士或全科醫師、臨牀營養(醫)師、內分泌代謝醫師、心血管醫師、精神心理醫師、運動康復(醫)師、減重與代謝外科醫師、中醫醫師等,爲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營養治療、藥物干預和心理指導等全面健康管理。
在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中,指南提倡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鼓勵採取醫患共同決策。“肥胖更多是一種行爲治療,各方面的管理都很重要。對於肥胖症患者來說,診療方案一定是患者願意接受且願意堅持的。”張鵬解釋道,“醫患共同決策更容易讓醫師制定出患者願意遵循且能持續執行的方案,這也是本次診療指南的亮點之一。”
記者注意到,新指南還對身體質量指數做出了進一步分級。“曾經達到24千克/平方米且低於28千克/平方米爲超重,達到或超過28千克/平方米爲肥胖症。但是對於超過28千克/平方米的羣體沒有進一步分級。不同身體質量指數層級的患者身體狀況不同,其相應治療方案也需要做出調整。”張鵬表示,肥胖症的診療必須基於身體質量指數的分級,才能針對患者的個人情況做出更加精準的個性化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