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班爲何恢復難——入境遊問題調查之三
入境遊,國際航班是重要一環。今年以來,我國國際定期客運航班有序恢復。數據顯示,國際客運航班自8月下旬以來已穩定在新冠疫情前的50%以上,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單週航班量增至疫情前的56%。
從航班客運量來看,今年第三季度,國際旅客運輸量爲1024.1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52%;國內旅客運輸量達到1.7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8.9%。境內航班恢復速度遠超國際航班。
多因素制約航班恢復
9月30日,旅遊愛好者董喆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出發,飛往日本旅行,10月7日返回北京。“現在,北京往返日本的航班偏少,希望國際航線能多開一些。同時,落地大興機場已是凌晨,回家也不方便。”談到此次乘坐國際航班旅行,董喆向記者表達了期待和建議。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民航經營管理學院副院長綦琦認爲,國際航班恢復較慢主要有3個原因:
從運力保障供給來看,國際航班運行組織、機場保障能力恢復並非短期內可以完成。疫情期間,各國航空公司調整運營,很多外國航司將原本運營至華航班飛機運力轉投其他市場,部分國外機場從業人員離職,機場保障人員不足。外國航司在華機構大幅減員,重新僱傭和培訓人員需要時間。此外,雖然國內航空公司恢復航線和增加航班的積極性高、運力充足,但境外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出於需求和成本考慮,恢復意願不盡相同,影響了國際航班恢復進程。
從國際市場需求來看,境外旅遊人員是國際航班的主要客流之一,而國外旅遊市場恢復滯後。不僅保障資源不足,而且出境旅遊價格上漲,二、三季度外國當地接待價格普遍上漲40%至50%,進一步抑制了旅遊市場需求。雖然近期發佈的第三批團隊出境遊政策利好國際航班恢復,但旅遊行業生產組織尚需數月。
外國在華機構簽證人手不夠、簽證時間延長、簽證效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航空運輸市場潛在的出行需求。
“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同時受旅行簽證、旅遊行業服務能力修復等因素影響,國際航班恢復仍需時日。2019年,中美客運航線周均執行直達客運航班量約340班,而到今年10月底,中美客運航線每週只有40多班,航班供給不到2019年的14%。與此同時,航班恢復水平高於旅客運輸量恢復水平,國際航線客座率仍然偏低。今年前三季度,國航、東航、南航、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的國際航線平均客座率爲74.5%,低於2019年83%的平均水平。此外,境外核心資源保障能力不足,部分傳統熱點市場,如美國等國家的航權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荷蘭、加拿大等熱點市場時刻資源緊張,東京、首爾等地面保障資源緊張,導致國際航班恢復較難。”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佔芬表示。
加密航班需多方協同
民航業具有產業鏈長、覆蓋面廣的特點,涉及管理、航司、機場等多個部門和企業。加快恢復國際航班,需要各方充分發揮作用。
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司長樑楠表示,今年初,我國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以來,民航局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支持航空公司將已安排的航班計劃落到實處,推動國際客運航班恢復。一是建立工作專班,推動解決國際增班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二是組織航空公司進行動員部署和需求摸底,引導和支持各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加大運力投入,提升運營效益;三是提升客運航權、時刻資源的配置效率,加大航權和時刻的使用監測力度,及時按需清理虛佔資源。
航空公司和機場等民航單位也正全力推動國際航班恢復。比如,航空公司恢復並新增多條國際航線。東方航空從10月起,新增上海—釜山、上海—名古屋、昆明—加德滿都、上海—布里斯班4條國際航線。12月11日起,還將新開上海—開羅往返直飛航線,這是中國航空公司首次開通由上海飛往北非的航線。
首都機場航空業務部航空發展主管石萌萌表示,首都機場國際航點已覆蓋五大洲47個國家,洲際航線超過35條,其中歐洲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等城市每日進出港達到4班以上,亞洲首爾、東京等城市每日進出港達到10班以上。2023年冬航季換季後,首都機場計劃新開舊金山、巴庫兩個國際航點,加頻法蘭克福、倫敦、巴黎、慕尼黑、馬德里、迪拜、悉尼、奧克蘭等多個國際航點。
期待供給需求兩端發力
今年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恢復和增加國際航班,加密航班頻次,提高航空出行便利性。
“中短期國際客運市場仍然面臨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壓力。不過,隨着各項利好政策落地,國際客運市場將不斷向好。”綦琦說。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潘億新表示,在國民經濟企穩、商旅需求增長、國際航線進一步恢復、臨空經濟產業升級等因素推動下,行業發展將形成新的內生動力。
專家表示,國際航空市場恢復需要供給端、需求端協同發力。佔芬認爲,供給端方面,關鍵在於優化運力與市場的匹配,增加航權、時刻等關鍵資源供給,加大對外協調力度,爲航空公司恢復航線提供更多支持;在需求端,則要加強跨部門協作,共同推動市場復甦。
我國航空公司還應鞏固東南亞、東北亞等周邊市場以及歐美傳統市場,充分關注新興航空市場。佔芬建議,加快恢復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國際航線,通過商務合作等方式培育新市場。同時,加強與RCEP成員國合作,打造支撐RCEP區域內產業發展的國際運輸通道體系。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認爲,隨着國際航班恢復,特別要加強國際航班相關人員、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加強飛行安全監管,確保國際航班安全運行。 (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