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美國構築“保護主義同盟”的遏華企圖註定不會得逞

本文轉自:人民網

章思遠

日前,美國財長耶倫在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召開前聲稱,美國和歐洲必須針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形成明確的統一戰線,“以市場爲導向的國家”應該對中國主導的產業政策豎起一道“反對之牆”。在耶倫作出上述表態之前,美國已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

耶倫所謂的中國工業“產能過剩”是美國人爲捏造的虛假敘事,是對中國產業政策的刻意污衊,有悖常理和常識,也與客觀事實不符。照耶倫的說法,中國相關產業產能大大超過了國內需求,可能導致大量低價出口,對美國和其他國家公司和工人造成傷害。如果說出口多就算產能過剩,那麼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幾乎都有自己的優勢出口產品,豈不都存在產能過剩?爲什麼美國可以在全世界售賣波音飛機和高端芯片,中國就不可以對外出口電動汽車呢?

耶倫作爲經濟學家,發表違背經濟學原理的言論,肆意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說明她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耶倫不久前訪華時還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轉身就去拉攏歐盟打造所謂統一戰線,對中國的產業政策豎起“反對之牆”,充分暴露出美國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僞本性和打壓中國優勢產業的險惡用心。明眼人都清楚,美國假借“產能過剩”兜售的是翻版的“中國威脅論”,推行的是過時的保護主義,維護的是美國的一己之私。

美國以應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爲由企圖組建“保護主義同盟”遏制中國,並未得到其盟友的完全認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不會追隨美國加徵對華關稅,歐盟方面將採取與華盛頓“一攬子關稅”不同的做法。德國總理朔爾茨指出,目前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一半是由西方國家制造商自己在中國生產,然後再出口到歐洲,歐美製造商也向中國銷售了大量在西方國家生產的汽車。法國財長勒梅爾強調,中國是經濟夥伴,與中國貿易戰不符合任何國家利益。這充分表明,耶倫提出的抱團遏華倡議以損害美國盟友實際利益爲代價,註定不得人心。

中國的開放與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風險。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保護主義解決不了美國的問題。對華“築牆設壘”擋住的只會是美國未來發展的機遇。美國應該立即停止以“產能過剩”爲名打壓中國新能源等產業,迴歸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這樣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人民。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