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臺海全面開戰?經濟學人:全球晶片業陪葬

EIU對這個「衝突」的定義是中國、臺灣和美國三方軍事直接參與之全面衝突的情況,並基於中國升級衝突的假設。

報告指出,就中國直接對臺灣進行軍事攻擊的風險而言,EIU的評估爲「非常不可能」(very unlikely),但一旦發生衝突,「臺灣有事,全球晶片產業也有事」。

根據《經濟學人》3月份所做的調查,臺灣生產全球60%的半導體晶片,而在最先進的晶片方面,臺灣的全球市佔更高達90%。

EIU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臺海衝突將切斷臺灣晶圓廠的供應,最好的情況是海空運輸中斷,最壞的情況則是臺灣的晶片製造設施被徹底摧毀。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晶片產業的上游與下游都將受到影響。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製造商將無法把貨物交給在臺灣的晶片廠,臺灣的晶片成品也將無法出口,勢必將影響使用這些晶片來生產產品的客戶,如智慧手機廠和汽車製造商。

其他市場也將受到臺海衝突影響。

EIU報告指出「對臺灣晶片的曝險」是亞洲經濟體面臨的風險,並點名在亞洲區以日本面臨的風險最大,因該國約47.6%的進口晶片來自臺灣,其次爲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國家約40.5%和27.2%的晶片進口來自臺灣。

EIU表示,中國本身也是主要的半導體出口國,但如果兩岸發生衝突,由於物流中斷,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祭出制裁,從中國市場採購將變得很困難。

雖然這幾年來分散半導體產線的腳步沒有停過,但EIU認爲這些計劃可能「歷時多年」,且需要鉅額資本投資。這意味着,如果臺灣的晶片生產出現任何閃失,企業或政府可以立即求助的選擇很有限。

EIU因此做出結論:如何爲臺海衝突做準備的策略應將重點放在降低風險,而非徹底迴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