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 大陸字藏珍奇認識生僻古字

國際博物館日大陸字藏珍奇認識生僻古字。(澎湃新聞)

國際博物館日大陸字藏珍奇認識生僻古字。(澎湃新聞)

國際博物館日大陸字藏珍奇認識生僻古字。(澎湃新聞)

國際博物館日大陸字藏珍奇認識生僻古字。(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報導,民衆步入博物館,流連於夏鼎商彝間,迷戀於巧奪天工的金石玉器之間,是否經常愣怔於名牌上個個生僻字的讀音?又是否似乎隱約與展品建立了雙向呼應,卻仍「怯問故人名」?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2024年,世界博物館日的主題爲「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當華夏商代後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鼎腹內壁着有銘文究竟是「後母戊」或是「司母戊」,產生 「司母戊鼎」與「後母戊鼎」之爭盤踞學界數十年,古董之名成爲歷史研究至關重要的命題,如今大陸民衆亟待一次文化的普及,重構並強化字音與展品的名實關係,逾越橫亙於自我與展品間無形的隔膜。 知名、知面,方知心。

可以推想,興許這些字眼早已作爲展品的一部分,隨着每一次易主、每一個鏽蝕而嬗變、流傳。因此希冀,以漢字爲媒,拉近漸行漸遠的智識,使在博物館之旅中不再落入「失語」的窘境,更聯絡古物與今人,從浩渺歷史中擷取美與智慧的結晶,令迸發的靈韻永恆不泯;因此希冀,以漢字爲鑑,觀透件件器物的實用與審美價值,更折射文字、展品與每一個炎黃子孫共同構建的包羅萬象的華夏文明與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