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MINI,出師不利 | 電動勢

國產進程十分緩慢的MINI品牌,自從2018年長城和寶馬兩家車企合資後就很少見到這個品牌出現在眼前,最近兩年有點聲量的信息主要是2023年取得生產資質,以及2024年MINI COOPER和MINI ACEMAN兩款新車上市等。

近日MINI在市場上又多了一些旁觀之語,原因是兩款國產新車型剛進入市場就因爲制動系統的質量問題,進行了召回。

MINI國產車型由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生產,這是由寶馬集團和長城汽車以50:50股比合資成立的公司,整體實力並不弱,造車技術也有保障。但即便如此,光束汽車的新車型也難逃剛進場就需要回爐再造的命運。

實際上汽車召回在汽車行業裡是常規操作了,並且召回本身也不是壞事,但是光束汽車的新車型進入市場還沒有三個月時間就出現召回事件,這不僅會讓消費者對光束汽車的印象打折扣,還會影響光束汽車的市場口碑,更會給MINI品牌的電動化之路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出師不利

對於光束汽車,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瞭解。這是長城汽車和寶馬集團爲了實現雙方的新能源轉型規劃,在2018年聯手組建的合資公司。這是長城汽車的首個合資項目,也是寶馬集團在全球範圍內首個純電動車合資項目。

雙方在合作之初拿出了足夠的誠意,簽署合資經營合同後,僅僅一個月時間,長城和寶馬就與江蘇省張家港市相關部門簽訂了整車合資項目投資協議,次年,光束汽車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啓動建廠,並且於2020年開始打樁施工。

光束汽車在成立之初,一切項目看起來都比較順利和正常,並且光束汽車的誕生對於汽車行業的發展也頗具意義,因爲長城和寶馬採取了合資不合營的合作方式,開創了行業先河。

據瞭解,光束汽車進入市場的使命就是讓寶馬和長城共同開發新一代純電動汽車平臺,並且同時負責生產寶馬MINI電動汽車和長城汽車自有品牌的電動汽車,肩負着MINI品牌的電動化發展。按照最初的計劃,光束汽車專注技術和新車的研發與製造,不設立單獨的銷售渠道,生產的產品按品牌分別進入寶馬集團和長城汽車各自的銷售和服務網絡,而產品不僅銷往中國市場,還將大量出口到歐洲等地區。

在光束汽車成立之初,行業對這個品牌的表現是充滿期待的,畢竟有長城和寶馬兩家巨頭,造車資金和技術都不是問題。而且從2018年的汽車市場大環境來看,新能源車細分市場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自主新能源車的市場熱度很高,這能給光束汽車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條件。所以行業人士更是用“皆大歡喜”來形容長城與寶馬的合作。

然而,在大家的期盼中,光束汽車的發展速度卻出乎大家意料。2018年品牌成立之後,市場上就沒有太多關於光束汽車的信息。除了工廠建設週期,之後沒有了其他動靜。直至2023年,光束汽車宣佈獲得獨立生產資質,這家新興品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到了2024年,光束汽車上市了兩款新車型,分別是MINI COOPER和MINI ACEMAN。

光束汽車成立五年時間,只帶來兩款新車型,不得不說,在產品推新方面,光束汽車的速度確實緩慢。不僅如此,光束汽車用了五年時間打磨的新能源產品也是出師不利,進入市場不到三個月時間,卻因爲品控問題,被光束汽車統一召回,原因是制動系統可能會出現故障,這也難免會讓人質疑這個品牌的造車水平!

股東意見不合?

理論上來說,MINI品牌的純電動車國產化,對寶馬和長城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因爲MINI品牌的純電動車本土化生產後,可以進一步降低車輛售價,有助寶馬在中國汽車市場實現更大的市場佔有率,而長城汽車又能借助MINI品牌,擴大新能源產品線,進一步壯大自身實力。

然而,寶馬與長城的合作關係,或許沒有表面上和諧。網上有消息稱,當初光束汽車成立時,長城與寶馬一大堆合作細節並未商討完成,雙方的想法和意圖沒有達成一致,結果在造車項目方面也容易出現意見分歧,像鐘擺一樣搖擺不定。

不僅如此,網上還有消息曝出,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在光束汽車內部的態度完全不同。其中寶馬集團的態度頗爲積極,提供自家的技術和品牌光環,還在產品規劃、生產管理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城汽車的表現不同,網上資料顯示,長城汽車在光束汽車內部更多是做一個旁觀者,在新產品研發製造方面沒有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或許這也與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戰略佈局有關係。

儘管長城汽車已經推出多款新能源產品,但是在新能源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以及市場拓展等方面均沒有展現出較強的決心,更難以應用在光束汽車的國產MINI車型身上。這也導致光束汽車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持和技術支撐,打造的新能源產品在設計方面也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然而,當光束汽車還在搖擺不定之際,對手們沒有閒着。理想、蔚來、特斯拉等衆多新能源品牌已經開始走上舞臺,並且開始嶄露頭角,久而久之,其他新能源品牌的市場熱度逐漸覆蓋了光束汽車。

至少從目前的處境來看,光束汽車的市場表現不如預期般美好,儘管有長城和寶馬兩家巨頭加持,但光束汽車無論是實際運營,還是產品研發,終端投放等等,跟其他主流品牌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來看,光束汽車的市場定位比較尷尬,無法跟長城汽車的新能源產品形成互補,又不能跟寶馬集團的純電動車陣營形成合力,無法一起角逐高端市場。對於光束汽車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解的難題。

前路何去何從?

時間不等人,在光束汽車打磨產品的五年時間裡,汽車市場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新能源車細分市場的競爭比當年更加激烈,自主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大家都在卷配置、卷技術、卷價格,MINI國產車型所在的小衆輕奢賽道也擠滿了競爭對手,比如smart、極氪等等。

其實在市場上,smart的定位跟MINI挺像的,旗下產品也是走個性的輕奢路線,2019年才被吉利收購50%股權,也是一個合資品牌,由一個進口品牌轉變爲合資純電動車品牌,但是smart在華的發展速度遠遠強於MINI品牌,2023年累計銷量67024輛,其中國內銷量42292輛,佔比63%;出口量24732輛,佔比37%。可以說,現在smart品牌在輕奢的小型車領域已經築起較強的影響力。

smart品牌在市場上擁有先發優勢,對於姍姍來遲的光束汽車來說,現在想要在市場上崛起並不容易,更何況MINI品牌在華的號召力和業績,都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對此,近幾年MINI品牌在華的銷量是很好的說明,已經從2019年的3.41萬輛,降至2023年的1.82萬輛,而2024年沒有單獨的數據。

當初MINI品牌在華售賣的車型還是燃油車,儘管現在MINI品牌順應大趨勢,已經國產了兩款純電動車型,也不一定能改變銷量下滑狀態,畢竟MINI國產純電動車所在的小型電動車領域,也是挑戰重重。

現在小型純電動車市場的銷量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其中比亞迪海鷗(參數丨圖片)的月銷量超4萬輛,五菱繽果和比亞迪海豚的銷量都在1.5萬輛以上,但是其他車型的銷量成績都在4千輛以下。由此可見,小型純電動車的市場份額集中在小部分主流車型手中,而且暢銷的車型都是市場售價主要在10萬元以下的親民代步車。但是國產MINI車型不同,旗下新能源產品主要走輕奢路線,價格集中在20萬元左右,主打的是輕奢豪華。

毫無疑問,在整個經濟大環境持續向下,消費者需求縮水的情況下,走個性且輕奢路線的國產MINI車型想要脫穎而出,難度很大。同時根據歐盟的關稅舉措,國產MINI純電動車型在出口方面還將面臨38.1% 的最高關稅,這可能會對MINI純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前景造成打擊。如今又有新車召回事件影響,更是給光束汽車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此來看,時下國產MINI品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品質、營銷、渠道等方面的能力都亟需提升。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從MINI COOPER和MINI ACEMAN兩款純電動車的設計元素來看,似乎長城汽車在設計上的話語權並不多,更多是保留了寶馬在MINI燃油車上的基因。

然而,燃油車時代MINI車型就是屬於小衆的高端,那麼國產MINI品牌電動化之後,保留以前的品牌基因,是否也會淪爲小衆呢?在高手如林的小型電動車市場,國產MINI純電車的調性又能否吸引年輕人喜歡呢?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是可以肯定,國產MINI純電車想要實現高端化的破局,未來有不少硬仗需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