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動車價格天花板,高合是怎麼割土豪韭菜的?

在汽車界,都說奔馳不坑窮人。

但在新能源時代,這個名號或許應該由“高合”來繼承。

高合,屬於造車新勢力的一員,自定義爲高端品牌。

旗下在售的新車只有三款。

第一款HiPhi X最高能賣到80萬,第二款HiPhi Z 61萬起步。

後來可能是銷量太過於慘淡,又在今年新整出了一臺HiPhi Y,價格相對便宜點,起步價33.9萬。

咱就先不說車怎麼樣,就光這價格,拋開剛出的HiPhi Y,高合算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天花板應該沒意見吧。

面對如此高昂的售價,外界也不乏質疑:這麼貴的車真有冤大頭會買?

事實上,這車還真有人買。

2022年一整年,高合累計上險量爲4349輛,平均每月也能賣個三百多輛。

甚至高合官方還宣稱,在國內50萬以上豪華純電車市場,高合連續佔據這一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

這話也不能算是吹牛,畢竟定語加的足夠多,國內在售超過50萬的新能源車,也確實沒幾個。

高合憑什麼賣這麼貴?又是如何成功割到這些富人的韭菜?

本期視頻,就一起來了解下,神秘的高合到底是什麼來路。

01、賈躍亭繼承者

如果你對下週回國的賈躍亭有所瞭解,那就很容易看懂高合的故事了。

放幾張圖給大家感受下,這是賈躍亭的FF91,這是高合HiPhi X。

是不是看着非常像,都是貫穿式LED日行燈、側面淡化B柱、對開門設計、貫穿式尾燈等。

之所以長的這麼像,和兩個品牌的老闆脫不了關係。

2014年,高喊“讓我們一起爲夢想窒息”的賈老闆在美國成立了法拉第未來,投入到FF91的研發中。

第二年,賈老闆發了個微博,慶祝一位名叫“丁磊”的大佬加盟樂視,任樂視汽車聯合創始人。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兩年後,樂視資金鍊斷裂,賈老闆飛去了美國。

被忽悠瘸了的丁磊,在17年迅速離開樂視。

轉身成立了一家名叫“華人運通”的公司,成功組建“高合”這一全新的品牌,和賈老闆正式分道揚鑣。

說到這裡,必須解釋下丁磊是誰。

此丁磊不是本站的那個丁磊,而是一位大半輩子都在和汽車打交道的行業老炮。

早在1988年,丁磊就進入上汽大衆工作,先後擔任過上汽通用總經理和上汽集團副總裁。

從2011年起,又調任上海張江集團擔任黨委書記、總經理,最高做到浦東新區副區長的職位,還曾主導過特斯拉落戶上海的項目。

至於爲何會突然棄政從商加入樂視,真實原因不得而知,可能賈老闆PPT做的確實吸引人吧。

下面話題回到丁磊成立華人運通上的故事上。

當時外界一直有種說法,樂視汽車雖是賈躍亭成立的,但因爲丁磊更懂汽車,其實很多造車細節都由丁磊負責。

因此,高合的HiPhi X和樂視的FF91,外觀上相似,要麼是丁磊在樂視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自己想要造的車是什麼模樣,又或者是與賈躍亭有着某種造車共識。

換個角度來看,高合HiPhi X,可以理解成FF91的國內平替版本。

02、80萬的電動車

可能是受到了賈躍亭的影響,丁磊同樣注重生態,要做汽車界的蘋果。

2018年,丁磊開了一個戰略發佈會,臺上的PPT裡,展示了三款造型極度浮誇的新車。

並且提出了一個華麗的概念,高合要打造引領人類出行方式的革命性新能源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未來交通系統將由智能汽車、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大板塊組成。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熟悉,你一個新品牌,連車都還沒有,就開始喊生態,和賈老闆幾乎一模一樣的套路。

就當大家都以爲他是在畫餅的時候,沒想到兩年後,丁磊真的把車量產了。

這其中,就不得不提江蘇鹽城這座城市了。

自2017年起亞在華的銷量暴跌之後,高度依賴汽車產業的鹽城慌了,決定向當初引進起亞一樣再賭一把,找一家新能源企業合作,以彌補起亞的頹勢。

在這個背景下,鹽城國資下屬的江蘇悅達入股高合,成立了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

2019年6月,起亞位於鹽城的第一工廠停止生產,經過改造後,以長期租賃的形式,被高合拿下。

至此,高合不但解決了造車資質的問題,也成功榜上國資,不再需要爲資金而擔心。

得益於起亞留下的機器和生產設備,高合輕裝上陣,造車速度非常快,僅用100天,就順利完成了首臺車的試產工作。

而彼時,大洋彼岸的賈躍亭,除了高喊“下週回國”外,也第一次放出了FF91要在2020年9月量產的消息。

戲劇性的是,2020年的9月,FF91並沒有量產。

相反,同一時間高合卻把旗下首款車型,就是那個和FF91高度相似的HiPhi X創始版擺上了發佈會,宣佈正式上市,四座版定價80萬,六座版定價68萬。

默默無聞的高合,一躍成爲國產新能車的價格天花板。

高合憑什麼賣這麼貴?

創始人丁磊給高合的定義有提到,我們是創造作品,而不是商品。

OK,這就很明顯了,人家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造一臺“大衆審美”的車。

凡是定位小衆,扯到藝術的東西,肯定不會便宜。

我們拿HiPhi X舉例,這款車僅從外觀看的話,和當初PPT裡的造型差不多,非常的科幻龐大,尤其是那個NT展翼門,符合土豪要面子和大玩具的屬性。

內飾的話,正面是必備的大屏幕,智能化方面,也是一大堆傳感器。

最震撼的是燈光,奧迪看了都得沉默,前後大燈支持“表情包”功能、甚至還能自定義編程用來當做投影儀視頻和文字等。

反正簡單的理解,這就是一臺極具科幻感、各方面堆料十足,並且很吸引眼球的純電動豪車。

但這些表面華麗的東西,很快就被質疑過度炫技,華而不實。

就這賣80萬?憑什麼?技術、品牌、口碑、還是花裡胡哨?

當有車主提車實際體驗後,高合的弊端也逐漸暴露。

首先就是除了華麗的炫技外,根本拿不出能夠支持作爲一個豪華品牌的定位的自研技術。

整個車上營造豪華屬性的功能,幾乎全是供應商提供的,特別是新能源車最重要的三電技術、智能化核心等方面,更是十分缺失。

甚至在組裝過程中,高合也出現了醜聞。

2022年7月,高合收到一份由50名車主委託的律師函,要求退一賠三。

理由是高合HiPhi X在音響、內飾、電池等多方面涉及虛假宣傳。

這件事裡最知名的例子就是音響設備,宣傳寫的是“MERITDIAN英國之寶品牌音響”,音響罩上的logo也是MERITDIAN,但車主拆解之後發現,其實是國產的上聲品牌音響。

此外,還有車主反映,高合車機卡頓黑屏,智駕系統也bug頻出。

對於一款售價80萬車,這樣的體驗確實很糟糕。

03,銷量難逆

定價高昂,口碑不佳,高合注定銷量一般。

2021年5月新車開始交付,2021全年累計銷售4237輛。

其實吧,一個新品牌,這麼貴的價格,發售7個月時間,能賣掉4237輛,不算是太差。

但在2022年,急轉直下,一年才賣掉4520輛,月均300多輛。

2022年底,高合另一款車HiPhi Z上市,60萬的價位。

原以爲多了一款便宜點的車,銷量能夠繼續上漲。

但在2023年,高合自己不再公佈銷量,第三方汽車垂直網站也不收錄高合的數據。

網上零碎的媒體信息裡,有人認爲今年前5個月高合的上險數是383輛。

如果此信息爲真的話,那高合確實是真的賣不動了。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除了上述提到的車子本身出現的問題外,我們可以從高合受衆羣體來分析。

到底什麼樣的人會買高合?

有媒體調研過,購買高合的車主,自家車庫裡不乏勞斯萊斯、賓利等一衆豪車。之所以買高合,主要是出於“獵奇心理”來嚐鮮。

再來看另一組數據,國家統計局曾在《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裡提到過:中國有車家庭比例是41.67%,這其中,81.2%的家庭開的是20萬元以下的汽車。

擁有的汽車總價在50萬元-100萬元範圍內的家庭,佔0.88%;而擁有的汽車總價超過100萬元的家庭,僅爲0.27%。

這麼一對比的話,能夠買得起高合的人,大概就是那不到1%的富人。

指望這個小羣體來支撐一個品牌價值低且小衆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高合想要自救,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能走。

一是降價,推出幾款便宜的車型,讓更多人買得起。

二是把車賣到全世界,割全世界富豪的韭菜。

首先看降價這塊,今年7月份,高合新推出了第三款車型HiPhi Y,指導價爲33.9萬-44.9萬元。

這款車定價雖大幅降低,但充滿逼格的智能展翼門依舊是標配,給足了儀式感。

或許是市場反響不錯,高合也終於敢公佈銷量了。

官方說8月份,HiPhi Y交付了1021臺。

開局還不錯,就看能不能保持了,畢竟這個價位“蔚小理”可不是好惹的。

其次看高合的另一個動作,即出海賣車。

早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丁磊就表示,2023年要重點開拓海外市場,歐洲和中東市場將是第一波。

然後沒過多久,沙特就和華人運通簽了協議,拿到了約400億人民幣的投資。

7月份,丁磊又把車運到英國參加古德伍德速度節。

這個富人們玩的速度節,參賽的基本都是稀世超跑或價值連城的古董老爺車。

高合過去湊熱鬧,可見是多麼的想割海外富豪的韭菜。

就在9月初,高合算是初步成功了,在德國慕尼黑開了首個海外體驗店。

海外富豪到底買不買賬,或許可以看看接下來高合敢不敢繼續公佈銷量數據。

04

最後,我們再討論一個新勢力品牌離不開的話題。

高合,會不會因銷量不佳破產?

沙特的400億,看似很多,但對新勢力來說,兩三年差不多就能虧完。

事實上,融資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案,拿得出手的銷量纔是。

高合想要步入正軌,就憑目前的表現,很難很難。

除非能夠拿出來真正令人廣泛接受的核心賣點,當然,炫酷的外觀設計不算。

另外,高合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凡是定位豪華或者小衆的汽車品牌,基本都逃不掉因銷量少而破產倒閉或者被收購的結局。

強如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都要背靠一個龐大的汽車集團。

阿斯頓馬丁歷史上有過七次破產經歷,如今被吉利入股才穩住。

高合好在還有點特色,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高端的印象。

其最壞的結局,也是最好的結局,就是被某個大型汽車集團收購。

有大集團的財力+技術支持,纔有底氣在小衆的賽道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