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間穿梭!用影像紀錄解碼兩岸文化根脈

泉港山腰鹽場海洋科技文博園展現出地方的非遺文化。(圖/福建日報:遊慶輝、陳信雲攝)

日前,仲夏午間的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斑駁光影,隨風躍動。

晉江市安海鎮,迎來10多位臺灣同胞。作爲第十六屆海峽論壇·海峽閱讀大會活動「照見彼此 相約光影」手機影像大賽兩岸媒體文化採風團成員,他們興致盎然地走進了此行站點之一的龍山寺,或駐足禮佛,或流連觀景。

「大家好!我是‘哇賽蔡總監’。請跟我來,看看這裡的精彩……」一位手持話筒的主持人,從人羣中抽身站至寺內天井處,以富有感染力的開場白,很快將歡喜的情緒拉滿。他在鏡頭前傳遞出的那股熱情,絲毫不亞於盛夏驕陽。

記者瞭解到,這位開朗健談的「蔡總監」,是在臺灣一家公司擔任總監的蔡依庭。這些年,因曾在臺灣一家影視製作公司從事監製工作的緣故,他多次往返於臺海兩岸。由於職業原因,在大陸的多數時間,他會駐留在上海、橫店等影視基地。蔡先生同時也是一位活躍的自媒體達人,此行是他的第二次福建之旅。

蔡依庭告訴記者,初次探訪福建是在2015年,緣起一場漳州歌仔戲傳承保護交流活動。歌仔戲,是臺灣和福建共同培育與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那次交流活動,讓他真切感知兩岸傳統文化的同頻共振。

走走看看、親歷體驗之餘,蔡依庭用影片記錄所見所聞。(圖/福建日報:遊慶輝、陳信雲攝)

時隔9年,蔡依庭再度走進福建,對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與臺灣的相似之處有了更多體會。他表示,福建的民間信俗富有特色,發展更爲細緻,這在保留傳統文化與順應時代潮流的衝突中尤爲不易。

走走看看、親歷體驗之餘,蔡依庭不忘打開鏡頭,用影片記錄所見所聞。展示非遺專案藥鹽雕的泉港山腰鹽場海洋科技文博園、形成於明洪武年間的晉江市梧林傳統村落、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代表性古蹟遺址之「九日山祈風石刻」、國家級非遺高甲戲的發源地南安市石井鎮岑兜村……他一路走一路拍攝,還經常拉着夥伴一起打卡網紅點,成了採風團中最搶眼的一員。

在福建的採風活動中,蔡依庭印象最深的是兩岸宗教信俗文化同源共流。他深有感觸地說:「臺灣的宗教信仰,如媽祖、觀音菩薩、廣澤尊王等,其根源都指向福建。」

蔡依庭介紹,臺灣台北的龍山寺是觀音菩薩信仰的象徵,而這座寺廟的觀音塑像就源自福建晉江安海的龍山寺,在分靈臺灣時,一塊名爲「通身手眼」的匾額也從安海被複制到了臺灣。後來,安海龍山寺的原匾損毀,如今懸掛的匾額是根據臺灣的版本重新復刻的。

出生於臺灣雲林北港的蔡依庭,對媽祖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在臺灣,每年農曆三月十九至廿三,都會舉辦盛大的祝壽神遊大典和繞境巡安活動。他告訴記者:「我曾有幸扮演媽祖,帶領着‘千里眼將軍’和‘順風耳將軍’巡境。」爲表示對媽祖的尊重,他在扮演前三日茹素,巡境前由道長進行開光儀式。這段經歷,不僅讓他對媽祖文化的魅力感同身受,也爲這次手機影像大賽貢獻了兩件獲獎作品《媽祖真人扮演》和《開光》。

作爲自媒體達人,蔡依庭經常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介紹兩岸的宗教信俗文化,尤其是源自福建的神祇和藝陣,他通過鏡頭記錄和解說,生動展示兩岸信俗與傳統文化的淵源。

蔡依庭認爲文化是生活中最深沉的底蘊,信仰習俗追尋的仍應以溯源爲依歸。(圖/福建日報:遊慶輝、陳信雲攝)

在談到對兩岸文化交流的看法時,蔡依庭說:「文化是生活中最深沉的底蘊,尤其是臺灣與福建,在同文同種的延續之下更顯融和。隨着時代和生活環境的變遷,在現代化的衝擊之下,也許很多認知思維會改變,但在信仰習俗上所追尋的仍應以溯源爲依歸。這也是爲何臺灣人每年要奉請臺灣守護神靈回大陸謁祖的重要原因,其承載的生活文化、心靈信仰、人文涵養元素,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正是秉持這樣的信念,蔡依庭在此次的福建採風之旅中,滿腔激情地講述着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故事。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信仰、有文化,兩岸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