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鋪就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理論基石

(原標題:【光明論壇】鋪就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理論基石)

【光明論壇】

作者:羅煜(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日,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於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一書出版發行。該書摘編了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間關於金融工作的報告、講話、說明、演講等120多篇重要文獻。其中部分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摘編》的出版爲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系統而權威的學習指南,對於更好地領會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理論價值和實踐要義,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全局出發,加強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和統籌謀劃,推動金融事業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積極探索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的認識,不斷推進金融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形成了來之不易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對其進行系統梳理和提煉昇華,能夠爲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供強大理論支撐。習近平同志對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把我們黨對金融工作本質規律和發展道路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金融問題的重要創新成果,構成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金融篇。《摘編》分10個專題,各專題相對獨立又相互嵌合、渾然一體,專題內以作出論述的時間節點爲順序,清晰展現了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不斷豐富發展的演進脈絡。書中系統而精闢的論述,爲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鋪就了理論基石,值得反覆研讀和領會。

第一個專題是“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從宏觀上、戰略上闡明金融對於國民經濟發展和強國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及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的內涵和要求。《摘編》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興衰,金融有責”“金融是‘國之大者’,關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因此,金融不是某一個部門或某一羣體的事業,而是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大事,金融系統要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做到“八個堅持”,將金融強國作爲戰略目標、奮鬥方向,金融高質量發展作爲實現路徑和工作主題,在實踐中更好地貫徹落實。

第二至第九個專題分別闡述做好金融工作的“八個堅持”。“八個堅持”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金融理論的繼承與創新,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與弘揚,是對全球金融發展經驗成果的借鑑與超越,是我們黨不懈探索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摘編》指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西方金融模式的特點是金融以資本爲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爲中心,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務絕大多數人,資本具有強烈的逐利性,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金融容易脫實向虛、自我循環、自我膨脹、無序擴張。國情不同,金融的價值取向不同,我國不可能照搬西方金融模式,只有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金融才能行穩致遠。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特別強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其中,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主要體現爲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主要體現爲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而它們正是“八個堅持”的前兩個。“八個堅持”構成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本質特徵。

第十個專題闡述如何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道德層面深刻地影響中華兒女幾千年來的言談舉止,包括金融活動。《摘編》強調了文化在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中的作用,也是我們區別於西方金融模式的一個特點。這意味着我們的金融模式是有着較高道德水準的金融模式。

《摘編》的出版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體系的構建工作。我國的金融研究和教學,要吃透《摘編》的思想內涵,緊緊圍繞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建設金融強國、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做文章,紮根中國實踐,瞄準“國之大者”,爲建構中國自主的金融知識體系而不懈努力。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9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