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頭晶澳科技衝擊“A+H”

雖然光伏行業2024年以來面臨較大挑戰,但並未阻擋A股光伏企業的發展腳步。近期,全球知名光伏組件生產商晶澳科技(002459)披露公告稱,公司欲赴港上市。而在晶澳科技之前,鈞達股份也曾於2024年遞表港交所,目前仍在排隊中,誰將成爲光伏主產業鏈首家“A+H”股也引發市場關注。

據瞭解,晶澳科技立足於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垂直一體化模式,主營業務爲太陽能光伏硅片、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以及光伏材料與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截至2月25日收盤,公司總市值426.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光伏主產業鏈企業中,尚未有“A+H”股上市公司。在晶澳科技之前,鈞達股份也曾於2024年遞表港交所,目前仍在排隊中。

資料顯示,鈞達股份主營業務爲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於2024年2月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發行H股上市的申請,並於當年5月獲得中國證監會備案。2024年10月,公司向香港聯交所更新遞交了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分別向晶澳科技、鈞達股份方面發去採訪函進行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覆。

值得一提的是,除光伏企業之外,目前順豐控股、美的集團等多家A股大型龍頭企業均已實現赴港上市。

“A股大型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有可能成爲未來趨勢。”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當前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市場、國際化的投資者羣體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越來越多企業希望藉助香港市場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拓展海外業務版圖,吸引全球資本,這一需求在未來可能持續存在。

“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爲企業在A股與港股之間的資本運作提供了便利條件,降低了上市的複雜性與成本,這也會促使更多企業考慮赴港上市。”支培元談道。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目前,在A股66只光伏股中,已有43股披露了2024年業績預告,其中31股年度淨利預虧,佔比超七成。

其中,淨利預虧金額最多的是TCL中環,公司預計2024年歸屬淨利潤虧損82億—89億元;隆基綠能則緊隨其後,預計全年淨利虧損82億—88億元。

2024年淨利預虧10億元以上的還有通威股份、愛旭股份、晶澳科技等9股,其中,晶澳科技全年淨利預虧45億—52億元;同樣正在衝擊H股上市的鈞達股份則預計全年淨利虧損5.5億—6.5億元。

此外,在目前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光伏股中,捷佳偉創、德業股份、福萊特等12股預計2024年實現盈利,而在上述12股中,僅德業股份、捷佳偉創、拉普拉斯、中信博4股預計淨利同比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2月25日晚間,中信博發佈了2024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89.73億元,同比增長40.42%;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約6.47億元,同比增長87.6%。

對於影響經營業績的主要因素,中信博同樣提及了海外光伏市場。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全球光伏市場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海外光伏地面電站裝機需求旺盛,以及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的崛起,推動了公司海外光伏支架業務持續增長。公司在海外市場的前瞻性開拓、圍繞光伏支架系統橫縱向一體化佈局等戰略性舉措在本期內逐步體現成效,實現了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的雙增長。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王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