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鎵鍺意在警告美國 外媒:中國控制多種世界運轉依賴的礦物
中國手上控制着多種工業與科技上的重要礦物原料,隨時可以做爲政治和經濟層面的重要工具。圖爲剛果民主共和國內由中國運作的鈷提煉工廠。(圖/路透)
中國上週決定限制出口用於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板和導彈系統的兩種金屬礦物鎵與鍺,引起全球的關注。外媒引述專家分析稱,這只是中國放出的訊號,目的是警告美國,提醒其注意中國在世界礦產資源方面的主導地位,如果雙方對抗升級,中方手上還有更多礦物可以制衡美國。
《華爾街日報》指出,世界上大約2/3的鋰和鈷是在中國加工的,鋰和鈷是生產電動汽車極爲重要的原料。還有,全球近60%的鋁以及80%的多晶矽都源自中國,鋁也用於電動汽車電池,多晶矽是一種可用來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材料。至於經常被提起的稀土礦物,中國有更大掌控力,它們是多種高科技產品例如智慧手機觸控式螢幕和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原料,目前中國的稀土精煉量在全球總精煉量中佔比90%。
此外,許多中國企業控制的原料並非在大陸加工。例如,全球鎳供應不僅有很大一部分直接來自中國,另有相當大的比例在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精煉,這些都受中方企業控制
報導說,一旦中美競爭升溫,中國對這些礦物的掌控使其有能力對西方能源轉型、晶片製造和國防工業造成潛在破壞。專家認爲,中國短期內不太可能採取這種極端措施,尤其是考慮到大陸自身的內企業也可能受到波及,但專家們也認爲,這些措施並沒有被排除在外。「如果我們單純認爲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那就太愚蠢了」,科羅拉多礦業學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佩恩公共政策研究所(Payn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所長巴吉利恩(Morgan Bazilian)說,「如果針鋒相對的措施不斷升級,就可能走到這一步。」
報導指出,拜登政府的做是推動標誌性的綠色投資計劃,在《通脹削減法案》中對一些較友好國家開採和提煉的礦物的車用動力電池提供補貼,目的是建立避開中國的供應鏈,或是把電池供應鏈遷回國內。另一項《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則爲供應國內資源的美企提供貸款,以促進關鍵礦產的開採。
當然,建立新供應鏈不太可能一蹴而就,礦山的開發需要耗時多年。隨着美國等西方國家尋找新的礦物來源,中國正在進一步鞏固其地位,例如剛果的鈷以及印尼的鈷與鎳,以及非洲與拉丁美洲的鋰。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項目主任馬庫特(Joseph Majkut)說:「很明顯,中國有意願使用針對礦物和金屬的出口限制舉措。」他說:「問題在於中國有能力把哪些金屬作爲政治和經濟層面的重要工具,以及美國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