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G+工業互聯網”的幾個關鍵問題 我們和鄔賀銓院士聊了聊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邵萌 武漢報道

5G商用3年來,我國“5G+工業互聯網”正進入向規模發展的新階段,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在11月20日召開的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5G+工業互聯網”亮出成績單:全國在建項目超4000個,覆蓋國民經濟41個大類,5G基站超222萬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大關……

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就5G+工業互聯網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等問題接受了媒體採訪。他對封面新聞記者表示,5G商用3年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在發展上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標準入手,在5G技術上也要下功夫。

談及數字化轉型,他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工業互聯網進入數字化轉型並不難,關鍵是做與不做。他進一步表示,整個數字化轉型從哪裡切入沒有標準模式,不同企業可能不一樣。“我的看法是哪個地方最‘痛’,就從哪裡切入。哪個環節有數據可利用,就從這個環節切入。”

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現場。封面新聞記者邵萌 攝影

談“5G+工業互聯網”現狀:

面臨新挑戰 解決問題需從標準入手

鄔賀銓告訴封面新聞記者,5G商用已3年,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在發展上也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他指出,5G主要在碼頭、礦山遙控生產裝備和基於機器視覺的質量檢測方面應用得比較好,但目前大量工業生產線上應用的是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它按照規定程序控制所連接的生產裝備,同時收集它們的數據。國內的PLC大部分是進口的,且標準繁多,國際標準有14種,真正在產業應用的標準可達上百種。

“由於標準碎片化、協議不開放等問題,一個PLC對應的生產裝備必須是同樣一個標準,這就導致不同工廠有不同標準,5G要進來,就需要按工廠對應標準,修改協議的成本太高。”鄔賀銓坦言,在大量有現行PLC的一些場景,5G比較難進入,也就意味着它很難進入生產的主戰場。

不僅標準協議不一樣,人才需求也不完全一樣。鄔賀銓表示,懂得信息技術的單位和專業人員,並不一定了解企業生產流程,懂得企業生產流程人不見得熟悉信息技術,這涉及IT跟OT的融合問題,也是妨礙5G+工業互聯網推動的一大因素。

在他看來,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從標準入手。過去PLC之所以多標準,是因爲沒有統一標準的要求。隨着數字化轉型,需要儘可能在增量部分不至於再重複。現在有一些協議可以在存量上實現不同標準互通,但要付出一些成本和時延代價。

此外,需要在5G技術上做一些改進。從1G到4G,都是面向消費者的應用,5G設計思想仍有面向消費者應用的思維,面向消費應用和麪向工業類應用是不一樣的。如果直接將面向公衆的應用搬到企業,不一定適應企業需要,也需要做很多改進。而人才問題,一方面要通過教育部門,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政府的組織加以解決。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接受採訪。封面新聞記者邵萌 攝影

談數字化轉型:

“企業哪個地方最‘痛’ 就從哪裡切入”

鄔賀銓曾撰文指出,我國面向消費的數字化轉型走得比較快,但產業數字化轉型比較滯後。他對封面新聞記者表示,數字化轉型並不都是成功的,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了,但並沒有完全取得效果。

“公衆上的應用是共性的,可工業上的應用是個性的,不同行業、同一行業不同企業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面向工業應用的難點。”他指出,工業應用要跟流程密切結合,如果僅僅買了軟件設備,不很好結合,沒辦法發揮效果。並且在數字化轉型上,要有很大決心和耐心,並不是投進去就能產生回報。

鄔賀銓還強調了工匠精神。“有了先進技術,是不是工程師、工匠精神就不需要了?實際上數字化轉型,除了裝備技術,整個流程模型優化仍然需要工程師、工匠精神支撐。”

“儘管這樣,仍然看到了數字化轉型效果。很多企業案例表明,只要抓住痛點,從痛點入手就可以做。”他表示,一個企業生產流程很長,產業鏈關係到上下游。數字化轉型從哪裡切入無標準模式,不同企業可能不一樣。“我的觀點是哪個地方最痛,就從哪裡切入。哪個環節有數據可利用,就從哪個環節切入。”

鄔賀銓強調,不同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多種路徑,並不一定買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可選擇適合的路徑,最簡單就是上雲。應用5G工業模組,通過租用運營商基站和運營商提供的5G核心網的用戶面功能就能上雲,只要能上雲,企業自身有數據,就可利用數據實現工業設計、建模分析、優化管理等。

談5G全連接工廠:

用5G帶動使用新一代信息技術

今年9月,工信部印發《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製造業各行業以及採礦、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

在鄔賀銓看來,5G全連接工廠是推動5G在工業應用的一個叫法,並不是要求所有工廠都用5G,原有的無線WiFi、有線以太網等就不用了。他指出,5G相比有線有一個優越條件,可以讓生產裝備不用固定連線。另外,5G比WiFi覆蓋更好,可靠性更強。“所以我覺得提5G全連接工廠,是用5G爲帶動,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用起來。”

談及建設成本,鄔賀銓表示,在標準化問題沒解決以前,5G工業應用很難成規模,這一點制約了5G成本。另外,不能簡單把消費應用搬到企業。目前沒有區分工業和消費應用的頻率,在設計工業應用5G模組時,不得不按消費應用做,導致多頻多模,成本下不來。他建議,爲工業應用劃定專用頻率,專用頻率工業用的信道可以跟消費用的信道分開,這樣可減少干擾,也可降低成本。

他強調,5G工業互聯網並不意味着每個企業都要自建工業互聯網系統,最簡單的就是有一個5G工業模組,用運營商的基站和用戶面功能就可直接上雲。隨着5G工業互聯網推進,這個成本是可以下降的。

“說到底,最大難題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缺資金、缺人、缺技術,甚至也提不出轉型要從哪裡轉,往哪裡走。”鄔賀銓認爲,在這一問題上,強調5G工業互聯網企業爲主體,但政府作用也必不可少,需要有效市場、有爲政府兩者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