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習拜通話 釋3大訊息

文章指出,自從2021年11月16日中美元首視訊會晤以來,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採取一系列制裁措施,造成全球經貿、金融、能源、糧食、產業鏈出現風險,在此背景下,美方同中方對話溝通的需求上升。

文章還說,中美作爲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存在分歧是很自然的事,「關鍵是管控好分歧」。

對於全球關注的俄烏問題,文章稱,解鈴還須繫鈴人,關鍵雙方要展現政治意願,找到妥善解決辦法。其他方面可以也應當爲此創造條件。

對於官媒再度大動作表態,專家認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戰略觀決定了中國只會保持中立,不會選邊。

美國之音報導,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表示,北京認爲美國正處於長線走衰與動盪的過程中,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對中國的威脅會減弱。

黎安友表示,在面對烏克蘭問題時,中國並不想站在美國一邊,因爲這樣會打斷美國長期衰落的進程。但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起的戰爭,反讓美國可藉此強化自身及其盟友的立場,並把與俄中的關係定義爲價值觀和制度衝突。

黎安友認爲,中國不想以明確方式站在任何一方:既不想幫助美國粉碎普丁,也不想看到普丁政權垮臺。但中國也不希望被視爲站在普丁這一邊,導致成爲美國和「西方」制裁的目標,進而破壞既有的全球穩定和市場準入。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張彥表示,美國希望儘可能透過更多的公共資訊和壓力來推動中國和俄羅斯出現變化,但他對中國能否改變的前景抱持悲觀看法,「我認爲中國將繼續這樣下去。」

針對臺灣問題,黎安友認爲,由於習近平看衰美國,因此中國不會對臺灣發動戰爭,「因爲中國等得起」。習近平認爲,當美國退縮到其安全保障已至無用地步時,屆時中國就可以和平解決臺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