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點談兩岸 習和平基調未變

今年大陸全國兩會,涉臺表態十分密集,從3月4日到7日,每天都有中共高層提及兩岸議題。圖爲金廈對望。(路透)

今年的大陸全國兩會,涉臺表態十分密集,從3月4日到7日,每天都有中共高層提及兩岸議題,因爲時間點就在賴清德上臺前。臺灣近日爲了「祖國和平統一」的「和平」2字不見而議論,但隔日習近平表態「祖國和平統一」後,又讓「危機解除」。其實與其糾結字詞變化,更應看長期。

大陸對臺的大政方針,多年來保持延續性,「反對臺獨、和平發展、和平統一、推進融合」,是這幾年不變的基調。

早在2020年10月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就首次出現上述變化。從兩個和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祖國「和平」統一)變成一個和平,在這3、4年間,相關表述反反覆覆,即便在今年1月的國臺辦記者會展望今年對臺工作時,也採用兩個和平的表述。

此次兩會涉臺表態密集,4日政協工作報告,5日政府工作報告,6日習近平看望政協民革科技界,提到要「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7日王滬寧參加臺灣代表團審議,重申了政府報告內容;同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在外長記者會上,從外交面向大篇幅談兩岸。除此之外,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希,在其所屬的福建團,也簡短提到「堅持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若單看此次兩會的中共高層涉臺表態,李強與王滬寧提「祖國統一」未提和平,習近平與王毅則分別提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和「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同樣呈現反覆;但或許統一後面是「大業、進程、前景」也有些許不同,進程和前景具有「動態感」,所以強調用和平方式推進,而「大業」指涉的是一項既定的大任務,就未必要加上「和平」。

習近平要在哪一年的兩會下團組談兩岸,也具有意義。回顧習上任12年來,僅有2015、2016、2019、2024年下團組談兩岸。

2015年時逢太陽花學運後及2014年底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輸,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政治互信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2016年時逢蔡英文已當選即將上任,習強調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2019年是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及剛在1月2日發表「習五條」,乘勝追擊提出兩岸應通盡通,讓福建省建成臺胞登陸第一家園。

2024則是民進黨打破政黨輪替魔咒,由賴清德當選,讓大陸不再寄希望於臺灣,習強調要「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壯大反獨促統力量,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從上述可看出,習屢屢在兩岸政局的關鍵時間節點,表達關鍵態度。

除了關注兩會期間的文件和發言,年初的年度對臺工作會議,更是中共對臺的風向標。今年較新的表述爲「提升對臺工作合力」,這從總統大選前後,中共舉凡外交部、國防部、國臺辦、國安部、商務部、民航局等多部門對臺灣的分進合擊出招,可得到印證。

對於「祖國『和平』統一」的失而復得,陸委會主委邱太三7日指,中國大陸以黨領政、總書記拍板定案,習的指示很清楚了。前總統馬英九曾說「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引來撻伐,但如今看來,邱太三選擇相信了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