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發聲: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武瑛港 實習生馬瑜欣 北京報道

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透露,商務部將修訂發佈《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意在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

其中醫藥屬於引入優質外資的重要領域,從醫療器械領域來看,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強調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

2024年7月17日,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專場解讀外資企業圓桌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一視同仁支持內外資企業參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相關政府採購和項目投資等,希望外資企業把握機遇,深耕中國市場,加大在華投入。

此前,在6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曾提出,要優化政策實施,一視同仁支持內外資企業參與大規模設備更新、政府採購和投資等。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毛振華指出,在中國亟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背景下,外資依然能夠帶來技術、管理以及商業模式等領域的“外溢效應”和“鮎魚效應”。

外資品牌重要性

目前外資品牌在醫療器械領域佔據了重要市場。

從國際市場來看,根據招商銀行研究院分析,全球醫學影像設備市場格局較爲穩定,呈現西門子、飛利浦以及GE(GPS)三巨頭壟斷的局面,2022年三巨頭合計市場份額超過65%。GPS三家公司是全球醫學影像設備行業的先行者,海內外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尤其是高端醫學影像設備)近年來由GPS三家公司所主導。

YOLE Development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影像設備市場中,西門子市場份額佔比爲28.75%,GE醫療市場份額佔比爲22.95%,飛利浦醫療市場份額佔比爲16.5%,GPS三家公司合計份額共計超65%,較後續公司有顯著份額差距,爲第一梯隊龍頭。

從國內市場來看,以DSA領域爲例,據MDBIDS統計,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共收集1319條血管造影X射線機(DSA)中標數據,涉及761家採購單位、20個品牌商和652家經銷商,其中品牌銷售額佔比排行榜TOP5分別是:飛利浦、西門子醫療、通用電氣、東軟醫療、萬東。作爲外資品牌的飛利浦、西門子醫療、通用電氣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爲44.32%、32.29%、14.71%。

一位臨牀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醫療領域內,其實企業爲臨牀醫生所提供的培訓和學習機會,是造就目前醫學界名副其實的大專家的重要因素,“這是沒有辦法否認的,其中外資企業就提供了大量的培訓學習機會。”

毛振華同樣認爲,引進外資並不僅僅是引入了資本,更重要的是同時帶來了技術、知識、人才、管理以及商業模式等層面的引入。

因此外資企業對國內醫療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在此之前,2023年08月13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從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等6個方面提出24條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穩外資政策措施,着力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

其中尤其提到加快生物醫藥領域外商投資項目落地投產,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在境內開展境外已上市細胞和基因治療藥品臨牀試驗,優化已上市境外生產藥品轉移至境內生產的藥品上市註冊申請的申報程序等。

同時需要看到的是,國內醫療器械品牌同樣在快速發展。

一位醫療器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外資企業的技術其實對中國整個醫藥產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填補了很多研發空白,從整個醫療器械行業來看,雖然目前內資品牌還不能在所有領域完全實現國產升級,但正在研發和技術攻關方面加強投入,提高自主研發程度。

據瞭解,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已經在部分領域取得矚目的進展,招商銀行研究院分析,近年來伴隨國產醫療設備整體研發水平提升,產品核心技術及零配件逐步攻克,國產影像設備品質和口碑逐步提升。同時在政府採購政策的加持下,國產影像設備對中高端市場的替代正逐步開展。

如國內聯影醫療在MR、CT、PET-CT領域實現明顯突破,2022年國內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1.19%、19.95%、28.48%,均位列細分領域前三。同時影像設備龍頭出海業務也快速增長,部分代表性國產影像設備公司2020、2021、2022年海外營業收入分別爲11.0億元、16.1億元、23.0億元,複合增速超過40%。

再比如在心臟瓣膜領域,曾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愛德華科學是全球TAVR老大,但是國內市場做得比較好的反而是三家國產企業——啓明醫療、微創心通和沛嘉醫療。“國內企業已經通過自主研發發展起來了,產品整體挺好,而且市場拓展速度很快。”

推進本土化

在國家推動引導優質外資進入國內之時,其實行業在醫療設備採購方面仍有所討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7月10日-8月5日共27天內,中國政府採購網發佈的醫療器械採購公開招標公告中,有部分公告明確指出“不允許進口”或拒絕採購進口設備,覆蓋醫療器械類別包含手術動力裝置、核酸蛋白檢測儀、心電圖機、監護儀等。

但是根據《政府採購信息》報道,其實政府採購並未禁止採購進口產品,但要按照主管部門論證審批、財政部門覈准,並不得限制國內產品響應、成交。

而且雖然部分採購表示不接受進口產品,但最終中標仍是外資品牌。例如2024年4月9日,中國政府採購網發佈了《寧波中基國際招標有限公司關於寧波市屬醫療機構磁共振及CT等大型醫療設備聯合採購項目的公開招標公告》,該項目總預算6700萬元,採購2套3.0T核磁共振、2套64排及以上CT以及2套大孔徑CT,均備註“不接受進口產品”。

但就其4月29日發佈的該項目中標結果來看,中標設備品牌來自GE、飛利浦以及西門子,均爲業內所熟知的外資品牌。兩套3.0T核磁共振中標品牌爲天津 GE,單套1750萬元,兩套64排及以上CT的中標品牌爲蘇州飛利浦,單套分別爲398萬元、408萬元,2套大孔徑的中標品牌爲中國上海西門子,單套458萬元。

此現象背後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國產標準似乎並沒有明確的界定。2023年8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第六條要求“儘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中國境內生產’的具體標準”,也側面印證了“境內生產”的標準似乎有所不明。

上海市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大型醫療設備專業研究室主任楊煜曾介紹,醫療器械產品上市,須由企業向藥監部門申報註冊,獲取註冊證,註冊證中包括註冊地等信息。一件醫療器械若以中國境內某地作爲註冊地,申報一旦通過,即可被視爲“國產產品”。

儘管“中國境內生產”的具體標準未公開,但不可否認的是,多家外資醫療器械企業均在不斷推進本土化進程,例如西門子醫療的供應鏈本土化率已超過80%。

另外早在2021年10月13日,財政部就發佈《關於在政府採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並明確指出:政府採購依法對內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包括提供的服務)平等對待。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不論其供應商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均應依法保障其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權利。

上述業內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實外企目前還是很重視中國醫療市場。根據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2023年2月22日發佈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計達9582億元,近7年複合增速約17.5%,已成爲除美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