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3000家,靠賣中餐自救!昔日咖啡巨頭,被誰逼下神壇?

“你在咖啡廳裡擼過串兒嗎”?

這可不是說笑,咖啡+擼串看似離譜的組合,正是如今上島咖啡廳裡最常見的場景。

曾幾何時,上島咖啡可是吊打過星巴克的存在。富麗堂皇的裝修,觸動味蕾的西餐,滿滿的全是高級感。

在80、90後的記憶裡,在上島咖啡就餐是一件奢侈又浪漫的事。第一次約會、第一次西餐啓蒙……

如今來到上島咖啡,你可以點份蓋澆飯壓飢,也可以來新疆大盤雞解饞,甚至打麻將也沒什麼不可以。

曾經高高在上的上島咖啡,怎麼就“下凡”了呢?

這一切,還要從上島咖啡的起源說起。

上島咖啡的創始人,是中國臺灣商人,陳文敏。

話說20世紀60年代,陳文敏去日本旅遊。在那裡,他第一次品嚐到了咖啡。那種久久留在脣齒間難以散去的香味,讓他流連忘返。

當時陳文敏就在想,要是將這種新奇的玩意兒引入國內,一定能在國內市場掀起一股潮流。

商業嗅覺敏銳的陳文敏,當即就與上島咖啡株式會社簽訂了協議,並將咖啡帶到了臺灣。在臺灣註冊了“上島咖啡”商標,開了一家咖啡廳。

上島咖啡的裝修一應歐式風格,奢侈、浪漫,店內消費也不便宜。

這種高大上的場所,註定會讓普通民衆望而卻步。

上島咖啡在臺灣摸爬滾打了近30年,生意始終不溫不火。放眼整個臺灣省,不過20家連鎖店。

於是陳文敏將目光轉向了大陸市場。

當時的星巴克和其他品牌的咖啡,還尚未進入中國,咖啡市場處於空白狀態,加上大陸人口基數的優勢,上島咖啡必定能迅速崛起。

他打算來到大陸以後,就跟日本那款UCC上島咖啡進行割裂,打着“源自臺灣”的名號,對上島咖啡進行宣傳營銷。

這一次,陳文敏集結了7位股東,一起籌措資金,準備共同進軍大陸咖啡市場。

當時其他7位股東持股總額55%,陳文敏佔股45%。根據股份比例,陳文敏擔任總經理的位置,負責咖啡店的經營,其他股東則推薦了一位叫出遊昌勝的人擔任董事長。

萬事俱備後,陳文敏來到了海南海口,開了第一家上島咖啡,其他股東則將根據地選在了天津。

上島咖啡以全新的餐飲模式,和奢華的基調,很快在大陸做得風生水起。

許多都市白領,常常前去消費消遣;工薪階層,偶爾也會點些西餐奢侈一把;無數戀愛中的情侶,更是把上島咖啡當成了約會打卡地。

在上島咖啡彷彿置身歐洲,端着白色的咖啡杯,聽着優雅的音樂,倍有範兒。

一時間,上島咖啡成了90年代,引領潮流的象徵。

隨着上島咖啡名氣越來越大,股東們想出了以加盟的方式,讓店鋪在全國範圍內裂變。

彼時我國的咖啡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一些商家聞風而來,紛紛加盟了上島咖啡,都想在此分一杯羹。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時,全國大約開起了3000多家上島咖啡門店。

一個品牌能在全國興起,原是好事。奈何上島咖啡是幾個股東合夥做生意,所以難免會出現勁不往一處使的情況。

在一次次利潤分配不均,和矛盾無法調和的情況下,幾個股東決意徹底分家。

8位原始股東以抓鬮的形式,確定各自在大陸的經營範圍。

分家後,陳文敏繼續沿用“上島咖啡”品牌名,而遊昌勝帶着其他幾位股東進軍上海市場,併成立了新的品牌——上海上島。

一起扛旗衝向大陸市場的臺商,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股勢力,上島始亂。

他們各自都只顧跑馬圈地,沒有在旗下店鋪的管理上花心思。因此,各個門店咖啡的口味參差不齊,價格也各不相同。

雖是用着同一個名字的連鎖店鋪,卻並不隸屬於同一個老闆,在這家店辦的會員卡,去了那家店卻使用不了。

管理的漏洞和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客源的流失。

但促使上島咖啡走向生死絕境的,不得不提掌權者之間無法調和的內訌。

在這場內亂中,陳文敏的底牌是“上島咖啡”這個原始品牌商標,所以他便以此來制衡遊昌勝。

陳文敏一紙訴狀將遊昌勝告上了法庭,稱未經授權,上海上島非法使用了上島咖啡的商標。

當時這場商標侵權糾紛鬧得沸沸揚揚,一直持續了兩年之久。官司打到最後,以上海上島敗訴而告終。

敗訴就意味着,先前通過遊昌勝這一支脈加盟的所有店鋪,都需要更換門庭。

這波操作可非同小可,全國約800家門店被殃及。每位加盟商的開店成本,按250萬元計算,瞬間就有1.75億元投資受影響,損失利潤在千萬元以上。

遊昌勝損失慘重,而陳敏文也被商界罵得很難聽,說他斷人財路非君子。

陳文敏不仁,遊昌勝也不義。

蟄伏許久的他,找到了杭州上島咖啡冒名生產咖啡豆的證據,並向公安局舉報了這一違法行爲。

同年7月,相關部門對上島咖啡作出了罰款10萬元的處理。

兩位大佬你來我往相互中傷,大大的削弱了上島咖啡的市場競爭力,口碑越發不如從前了。

而就在上島咖啡,在你死我活搞內訌的時候,比上島晚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星巴克,則一直在默默地致力於對國內消費者飲用咖啡習慣的培育。

到了2020年,在咖啡市場份額佔比中,星巴克所佔比重高達36%,而上島咖啡僅有1.4%。

競爭對手開始攻城略地,而“咖啡一哥”地位不保的上島咖啡卻疲於應付。

以至於加盟商的日子苦不堪言,好似一夜之間,3000家上島咖啡加盟店都集體消失了。

一手好牌打爛了,當後知後覺的上島咖啡想要重振旗鼓時,咖啡賽道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樣子。

繼星巴克之後,國內咖啡市場再現一匹黑馬——瑞幸咖啡。

從2017年到2022年,短短几年時間,瑞幸就在全國開了8000多家店鋪。

僅2022年前三季度,就實現營收約96億、同比增長73.5%,經營利潤8.43億。

而更多的入局者,也使出渾身解數涌現出來搶市場:中國郵政推出的“郵局咖啡”、虎視眈眈要上市的“Tims”、“鴦央咖啡”。

眼看跌落神壇,上島咖啡經營難以爲繼,最後另闢蹊徑,想到用賣中餐來續命的新路數。

於是乎,如今走進上島咖啡,映入眼簾的是這幅景象:

以前進了上島咖啡的門,整個人都像變得優雅了起來,輕聲細語的交談,小口小口的抿着咖啡品嚐。

而今在這裡擼串、嗑瓜子、聊天都不足爲奇。甚至有生意人一邊吸溜着疙瘩湯,一邊跟對面的合作伙伴說着“合作愉快”。

年輕人喜歡吃火鍋,上島咖啡便投其所好推出四川火鍋;中年人喜歡打麻將,他們乾脆把下午的時間利用起來,增加了棋牌室,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當有人想吃西餐,上島咖啡那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廚師,也會竭誠爲您服務。

只不過,怕蔬菜沙拉太寡淡,會加上一把香菜、怕披薩太黏膩,會加幾顆小米辣、怕顧客不會用刀叉,上意麪時也會配上一雙筷子。

如今的上島咖啡,已經徹底撕下了“優雅咖啡店”這塊遮羞布,真正打開思路要與民同樂了。

這中西合璧的操作,似乎跟上島咖啡的最初的定位完全不符。

可是對上島咖啡的加盟商來說,到了這般“爹不疼娘不愛”的田地,只要能存活下來便是好的。

經營“中式化”後,上島咖啡果真逐漸獲得了一線生機,其SKU居然能達到600+。

而拋棄了昔日高不可攀的門臉,接地氣的上島咖啡,在消費者口中,反而收穫了不少正面的反饋。

顧客們都說:再也沒有一家店,比上島咖啡的菜品齊全了,上島咖啡的菜品性價比極高,以後還會再來。

望着那歐式LOGO,燙金的字體,再嗅一鼻子那若有似無的油煙味,曾在上島咖啡留下過青蔥回憶的我們,心中難免泛起了漣漪:一切果然無法重來了。

上島咖啡從昔日的咖啡一哥,到如今的大排檔靈魂,多少有些惋惜。

有人說,上島咖啡的落寞,掌權者的內部矛盾是關鍵。

當年,他們意氣風發的從臺灣來到大陸,在國內咖啡市場叱吒風雲了許多年,最終卻在利益的驅使下忘記了初心。

也有人說,上島咖啡走到今天的地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其實當初,上島本質上賣的並不是咖啡,而是賣的某種格調和精緻生活方式。

咖啡+西式簡餐+舒適環境,幾乎是當時各種約會約聊的最優選。如今這三件事越來越普遍,上島咖啡還原地踏步,落幕就在所難免了。

如今充滿煙火氣的經營模式,已經成了上島咖啡不得不走的路。

希望在這條努力自救的道路上,上島咖啡能走得更遠,走得更久。

參考資料:

嗶哩嗶哩《上島咖啡大敗局》

商媒體《又一商業巨頭倒下了》

搜狐網《上島咖啡淪爲大排檔》

洞鑑財經《上島咖啡靠賣中餐自救》

作者:鴛尾藍

“你在咖啡廳裡擼過串兒嗎”?

這可不是說笑,咖啡+擼串看似離譜的組合,正是如今上島咖啡廳裡最常見的場景。

曾幾何時,上島咖啡可是吊打過星巴克的存在。富麗堂皇的裝修,觸動味蕾的西餐,滿滿的全是高級感。

在80、90後的記憶裡,在上島咖啡就餐是一件奢侈又浪漫的事。第一次約會、第一次西餐啓蒙……

如今來到上島咖啡,你可以點份蓋澆飯壓飢,也可以來新疆大盤雞解饞,甚至打麻將也沒什麼不可以。

曾經高高在上的上島咖啡,怎麼就“下凡”了呢?

這一切,還要從上島咖啡的起源說起。

上島咖啡的創始人,是中國臺灣商人,陳文敏。

話說20世紀60年代,陳文敏去日本旅遊。在那裡,他第一次品嚐到了咖啡。那種久久留在脣齒間難以散去的香味,讓他流連忘返。

當時陳文敏就在想,要是將這種新奇的玩意兒引入國內,一定能在國內市場掀起一股潮流。

商業嗅覺敏銳的陳文敏,當即就與上島咖啡株式會社簽訂了協議,並將咖啡帶到了臺灣。在臺灣註冊了“上島咖啡”商標,開了一家咖啡廳。

上島咖啡的裝修一應歐式風格,奢侈、浪漫,店內消費也不便宜。

這種高大上的場所,註定會讓普通民衆望而卻步。

上島咖啡在臺灣摸爬滾打了近30年,生意始終不溫不火。放眼整個臺灣省,不過20家連鎖店。

於是陳文敏將目光轉向了大陸市場。

當時的星巴克和其他品牌的咖啡,還尚未進入中國,咖啡市場處於空白狀態,加上大陸人口基數的優勢,上島咖啡必定能迅速崛起。

他打算來到大陸以後,就跟日本那款UCC上島咖啡進行割裂,打着“源自臺灣”的名號,對上島咖啡進行宣傳營銷。

這一次,陳文敏集結了7位股東,一起籌措資金,準備共同進軍大陸咖啡市場。

當時其他7位股東持股總額55%,陳文敏佔股45%。根據股份比例,陳文敏擔任總經理的位置,負責咖啡店的經營,其他股東則推薦了一位叫出遊昌勝的人擔任董事長。

萬事俱備後,陳文敏來到了海南海口,開了第一家上島咖啡,其他股東則將根據地選在了天津。

上島咖啡以全新的餐飲模式,和奢華的基調,很快在大陸做得風生水起。

許多都市白領,常常前去消費消遣;工薪階層,偶爾也會點些西餐奢侈一把;無數戀愛中的情侶,更是把上島咖啡當成了約會打卡地。

在上島咖啡彷彿置身歐洲,端着白色的咖啡杯,聽着優雅的音樂,倍有範兒。

一時間,上島咖啡成了90年代,引領潮流的象徵。

隨着上島咖啡名氣越來越大,股東們想出了以加盟的方式,讓店鋪在全國範圍內裂變。

彼時我國的咖啡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一些商家聞風而來,紛紛加盟了上島咖啡,都想在此分一杯羹。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時,全國大約開起了3000多家上島咖啡門店。

一個品牌能在全國興起,原是好事。奈何上島咖啡是幾個股東合夥做生意,所以難免會出現勁不往一處使的情況。

在一次次利潤分配不均,和矛盾無法調和的情況下,幾個股東決意徹底分家。

8位原始股東以抓鬮的形式,確定各自在大陸的經營範圍。

分家後,陳文敏繼續沿用“上島咖啡”品牌名,而遊昌勝帶着其他幾位股東進軍上海市場,併成立了新的品牌——上海上島。

一起扛旗衝向大陸市場的臺商,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股勢力,上島始亂。

他們各自都只顧跑馬圈地,沒有在旗下店鋪的管理上花心思。因此,各個門店咖啡的口味參差不齊,價格也各不相同。

雖是用着同一個名字的連鎖店鋪,卻並不隸屬於同一個老闆,在這家店辦的會員卡,去了那家店卻使用不了。

管理的漏洞和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客源的流失。

但促使上島咖啡走向生死絕境的,不得不提掌權者之間無法調和的內訌。

在這場內亂中,陳文敏的底牌是“上島咖啡”這個原始品牌商標,所以他便以此來制衡遊昌勝。

陳文敏一紙訴狀將遊昌勝告上了法庭,稱未經授權,上海上島非法使用了上島咖啡的商標。

當時這場商標侵權糾紛鬧得沸沸揚揚,一直持續了兩年之久。官司打到最後,以上海上島敗訴而告終。

敗訴就意味着,先前通過遊昌勝這一支脈加盟的所有店鋪,都需要更換門庭。

這波操作可非同小可,全國約800家門店被殃及。每位加盟商的開店成本,按250萬元計算,瞬間就有1.75億元投資受影響,損失利潤在千萬元以上。

遊昌勝損失慘重,而陳敏文也被商界罵得很難聽,說他斷人財路非君子。

陳文敏不仁,遊昌勝也不義。

蟄伏許久的他,找到了杭州上島咖啡冒名生產咖啡豆的證據,並向公安局舉報了這一違法行爲。

同年7月,相關部門對上島咖啡作出了罰款10萬元的處理。

兩位大佬你來我往相互中傷,大大的削弱了上島咖啡的市場競爭力,口碑越發不如從前了。

而就在上島咖啡,在你死我活搞內訌的時候,比上島晚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星巴克,則一直在默默地致力於對國內消費者飲用咖啡習慣的培育。

到了2020年,在咖啡市場份額佔比中,星巴克所佔比重高達36%,而上島咖啡僅有1.4%。

競爭對手開始攻城略地,而“咖啡一哥”地位不保的上島咖啡卻疲於應付。

以至於加盟商的日子苦不堪言,好似一夜之間,3000家上島咖啡加盟店都集體消失了。

一手好牌打爛了,當後知後覺的上島咖啡想要重振旗鼓時,咖啡賽道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樣子。

繼星巴克之後,國內咖啡市場再現一匹黑馬——瑞幸咖啡。

從2017年到2022年,短短几年時間,瑞幸就在全國開了8000多家店鋪。

僅2022年前三季度,就實現營收約96億、同比增長73.5%,經營利潤8.43億。

而更多的入局者,也使出渾身解數涌現出來搶市場:中國郵政推出的“郵局咖啡”、虎視眈眈要上市的“Tims”、“鴦央咖啡”。

眼看跌落神壇,上島咖啡經營難以爲繼,最後另闢蹊徑,想到用賣中餐來續命的新路數。

於是乎,如今走進上島咖啡,映入眼簾的是這幅景象:

以前進了上島咖啡的門,整個人都像變得優雅了起來,輕聲細語的交談,小口小口的抿着咖啡品嚐。

而今在這裡擼串、嗑瓜子、聊天都不足爲奇。甚至有生意人一邊吸溜着疙瘩湯,一邊跟對面的合作伙伴說着“合作愉快”。

年輕人喜歡吃火鍋,上島咖啡便投其所好推出四川火鍋;中年人喜歡打麻將,他們乾脆把下午的時間利用起來,增加了棋牌室,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當有人想吃西餐,上島咖啡那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廚師,也會竭誠爲您服務。

只不過,怕蔬菜沙拉太寡淡,會加上一把香菜、怕披薩太黏膩,會加幾顆小米辣、怕顧客不會用刀叉,上意麪時也會配上一雙筷子。

如今的上島咖啡,已經徹底撕下了“優雅咖啡店”這塊遮羞布,真正打開思路要與民同樂了。

這中西合璧的操作,似乎跟上島咖啡的最初的定位完全不符。

可是對上島咖啡的加盟商來說,到了這般“爹不疼娘不愛”的田地,只要能存活下來便是好的。

經營“中式化”後,上島咖啡果真逐漸獲得了一線生機,其SKU居然能達到600+。

而拋棄了昔日高不可攀的門臉,接地氣的上島咖啡,在消費者口中,反而收穫了不少正面的反饋。

顧客們都說:再也沒有一家店,比上島咖啡的菜品齊全了,上島咖啡的菜品性價比極高,以後還會再來。

望着那歐式LOGO,燙金的字體,再嗅一鼻子那若有似無的油煙味,曾在上島咖啡留下過青蔥回憶的我們,心中難免泛起了漣漪:一切果然無法重來了。

上島咖啡從昔日的咖啡一哥,到如今的大排檔靈魂,多少有些惋惜。

有人說,上島咖啡的落寞,掌權者的內部矛盾是關鍵。

當年,他們意氣風發的從臺灣來到大陸,在國內咖啡市場叱吒風雲了許多年,最終卻在利益的驅使下忘記了初心。

也有人說,上島咖啡走到今天的地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其實當初,上島本質上賣的並不是咖啡,而是賣的某種格調和精緻生活方式。

咖啡+西式簡餐+舒適環境,幾乎是當時各種約會約聊的最優選。如今這三件事越來越普遍,上島咖啡還原地踏步,落幕就在所難免了。

如今充滿煙火氣的經營模式,已經成了上島咖啡不得不走的路。

希望在這條努力自救的道路上,上島咖啡能走得更遠,走得更久。

參考資料:

嗶哩嗶哩《上島咖啡大敗局》

商媒體《又一商業巨頭倒下了》

搜狐網《上島咖啡淪爲大排檔》

洞鑑財經《上島咖啡靠賣中餐自救》

作者:鴛尾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