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紓困先穩民心後再拚經濟(董昱輝)

爲振興經濟,傳行政院繼振興3倍券之後,將研擬發「5倍券」。圖爲行政院長蘇貞昌去年宣佈實施振興3倍券。(資料照/張鎧乙攝)

隨着臺灣本土疫情趨緩,維持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可能將在本週解除。但疫情過後,政府當務之急就是解決百業蕭條所造成的經濟問題。對此,政府近期拋出「紓困5.0」的可能方案,行政院也在29日的記者會中表示,將以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剩餘的1600億額度支應新一波的紓困需要。而據媒體報導,此次紓困極有可能用類似於去年三倍券形式「推出以1000元換5000元」的「五倍券」方案。

對於紓困方案的執行,在野黨表達不同意見。國民黨近日表達希望政府全民普發一萬元紓困金的想法,並利用各地方議會對中央政府施壓,例如桃園市議會通過建議市府普發5000元紓困金,嘉義縣、宜蘭縣議會也分別通過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央爭取普發一萬元的議案。民衆黨立委賴香伶也於社交媒體表示,民衆黨主張排富後普發現金,認爲排富後普發現金能真正使有需求者得到經濟上的援助,並有效節省預算。

「普發現金」已經成爲多數共識,因爲「振興券經濟」除了需要額外的印製成本、繁雜行政程序外,所能創造的經濟效益,未必顯著,而「N倍券」也被認爲十分擾民。政府到目前不肯普發現金的主要理由爲,「若直接發放現金,民衆會將現金用以儲蓄、投資而未能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且有造成通貨膨脹的可能」。

然而,反觀鄰近各國,「以券振興」似乎已是臺灣獨有。過去一年,臨近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都陸續推出紓困方案,細節上多有不同,但皆是以發放現金作爲原則。同時,鄰近各國也遇到相似問題,如日本普發10萬日圓(約合臺幣2萬5千元)的紓困金後,家庭儲蓄總額創下歷史新高。但同時,日本家庭消費水平也連續上升5周,且連帶申請社會救助金人數相對下降。

香港去年也執行普發1萬港元(約合臺幣3萬6千元)的發放計劃,現金髮放除希望振興經濟,更重要在安撫反送中、中共進逼與新冠肺炎三重夾擊下受傷的香港民心。南韓新一輪紓困方案,排富後近9成民衆可領取25萬韓元(約合臺幣6000元)的紓困金,並配合各行各業的補助,盼能及時解決民生與經濟的需求。

就上述各國案例,統整出各國政府意圖緩解民衆因疫情導致的經濟壓力。因爲若不先解決民衆日常生活的問題,即使發放振興券也只集中日常消費,依舊無法達成振興經濟的目標。而反觀若民衆需求被滿足,並且疫情控制得當,自然能創造經濟成長。

筆者認爲與其討論紓困方案帶出的經濟效益,更應該考慮到民衆心理。因爲唯有安撫民心,纔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當然,是否要誠如在野黨所言普發或排富後發放一萬元,或許仍依我國財政狀況爲考量,但政府不應將振興經濟作爲紓困方案的唯一考量,反而要補貼民衆日常所需、安撫民心並且有效控制住疫情,這纔是讓經濟再次活絡的不二法門。

(本文作者爲文字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