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子經濟要警惕魚龍混雜
隨着《哪吒》第二部票房刷新各種紀錄,這股熱潮不僅席捲電影市場,也在周邊消費領域掀起狂潮。
精美的盲盒手辦、亞克力鐳射票、電影收藏卡,似乎只要沾上《哪吒2》,所有的“穀子”都能被搶購一空。
“穀子”的說法緣起於二次元,如今已經成功出圈。它代表了消費者對於特定IP的喜好,購買穀子成爲他們表達喜好的流行方式。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粉絲們爲了得到自己心儀的穀子,一擲千金。穀子經濟保持着高速增長的態勢,在一些大熱IP的催化下,成爲消費市場的黑馬。
圍繞《哪吒》的番外之戰,穀子經濟表現最爲搶眼。以泡泡瑪特爲例,股價節後單日漲幅一度達到兩位數,公司毛利率達到60%以上,個別細分品類甚至超過奢侈品品牌。
穀子經濟能打是好事兒,但同時也要警惕大熱背後的魚龍混雜。穀子需要背後的IP價值背書。換句話說,優質的正版IP才能成爲醞釀穀子的土壤,才能讓穀子充滿活力。
近些年國潮崛起,中國的穀子經濟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優質IP的孵化和成長,首先是版權得到有效保護。
“穀子”的授權正規,是消費者買單的最重要前提。任何形式的“穀子”,本質都是一種寄託於實體的精神消費。它們的製作成本遠低於售價,消費者看重的是它的精神象徵。
如果“穀子”的版權得不到有效保障,則等同於對消費者的另一種欺騙。很多熱門IP都逃不掉被仿冒的命運,這也是穀子經濟的一大痛點。
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未經授權或模糊授權的周邊,消費者購買到這些商品也面臨維權難的困境。除了IP本身授權合規性,導致假穀子層出不窮的直接原因,還在於銷售渠道的亂象。
熱門“穀子”往往具有較高的時效性,在官網和線下門店“一谷難求”的情況下,二手市場成了買家的聚集地。
另外,還有一些經典穀子不會再版,隨着時間推移總會有新粉涌入,粉絲之間可以在這裡完成交換與收藏的需求,也催生了二手市場巨大的交易空間。
人爲製造的稀缺性與迅速擴張的市場,給二手交易平臺營造出了巨大的灰色地帶。
一些商家利用審覈機制不嚴以次充好,又在付款環節要求消費者提前付費全額訂購,這些既破壞了市場秩序,又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無論是中介卷錢跑路,還是“炒谷”盛行真假難辨,若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都會影響消費者對穀子經濟的信心。
契合情緒消費和國潮IP崛起,穀子經濟有自己的天時地利人和,潛力巨大。越是如此,市場中出現的“爛穀子”必須得到及時關注。
提升穀子經濟的產品力和規模效應,監管和法治保障不可少,商家與消費者教育亦不能忽視。只有監管與市場主體主動作爲,才能讓新經濟走得更遠、更健康。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