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泳者”徐嘉餘:我回來了!

從北京啓程去往巴黎的那天,徐嘉餘用“抽來的名額”給自己升了個艙——他曾經是中國游泳隊爲數不多的衝金點,但這一次,他在視頻裡驕傲地說,中國游泳“多點開花,商務艙的名額不夠用啦!”

這是“亞洲仰泳第一人”徐嘉餘的第四次奧運之旅,他依然興奮又緊張。

這一次,他和兄弟們一起打破了美國男隊長達40年的壟斷,從巴黎帶回了那枚份量極重的男子4x100米混合泳金牌,彌補了自己在單項上未能給獎牌改色的遺憾。

“之前會覺得對於自己而言,單項的金牌當然非常重要,但拿到接力冠軍的那一瞬間,突然意識到這是打破壟斷,歷史性的一個冠軍,它代表的是我們國家游泳整體實力和綜合實力的強盛。這一塊金牌,比其他都沉。”

來到巴黎奧運村,徐嘉餘希望從一個更爲輕鬆的視角向外界展示着第四次踏入奧運村的感受。但實際上,作爲老隊員的他一點不輕鬆。即便這一次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心態比以往也更加平和,但依舊奈何不住激動和焦慮,“因爲從小的參賽經歷不是那麼美好,所以每一次可能都會帶着不同的壓力,心境也不太一樣。”

進入奧運村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乾飯,按照徐嘉餘的說法,舟車勞頓之後的這一頓飯還算吃得香,“因爲後來連飯都吃不下了。”

他很難去解釋身爲四朝元老的自己爲什麼仍舊如此緊張,“賽前那幾天,感覺一點東西也吃不下,就是那種聞着就感覺胃不舒服,其實是一種心理和身體結合的反應。”他也會問問其他隊友是如何調節這種心情的,但是得不到答案,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承受着這份壓力。只要走進奧運會的賽場,喜怒哀樂,都是自己給自己的。

好在這並沒有影響競技狀態,對於像徐嘉餘這樣頂尖的運動員而言,很多事情已經不需要再用大腦思考,“完全憑着身體反應跟肌肉記憶去完成這整場比賽。”

在去往巴黎之前,隊伍對徐嘉餘個人項目100米仰泳的期待“只”是一塊獎牌,“大家對年齡上的偏執還是會有一些的,覺得年齡大了,希望可能小一點。也會把我之前的成績帶入,覺得我並不可能達到這麼高的水平。”但徐嘉餘是有野心的,他想爭金,同時也清楚自己有跌出前三的可能。“因爲在百米的賽場上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踏入拉德芳斯游泳館後,徐嘉餘注意到這一回大家“都很卷”,因爲擔心自己跌出決賽,在半決賽中,他用爆發式的表現,最終以52秒02拿下第一。

就在那一刻,徐嘉餘的心境便完全改變,金牌好像唾手可得,“希望來了,壓力也來了。”更何況,開賽幾天,游泳隊還沒有金牌入賬又成了熱門話題。

說完全聽不到別人議論不太可能,“確實也會有點想法,至少我是這樣的。”100仰決賽以前,隊友覃海洋在有爭金希望的100蛙項目上發揮失常,僅拿到第七的名次。

接下來是徐嘉餘的單項,“看你了啊!”等待一塊金牌振奮士氣的中國游泳隊每天都會相互打氣,幾個兄弟始終在彼此面前儘量表現輕鬆,隊內氣氛也並不像外界猜測的那麼壓抑,都想用自己的表現去迎來這個“開門紅”。

100仰決賽那天,徐嘉餘戴上耳麥,他喜歡在賽前創造一個安靜卻又激烈的環境讓自己能夠全情投入,“我的夢不是未來,就是現在,幾次跌倒就幾次爬起,這是一場Party,這是一場革命……”律動極強的音樂涌入耳裡,是王力宏的《就是現在》,歌詞恰到好處,他甚至開始熱淚盈眶地告訴自己:“對,就是現在。”

他在出發時0.5秒的反應時間是所有選手中最快的,前50米游出了24秒88,排名第一,但略微可惜的是,後半程體能不足,被23歲的意大利小將托馬斯·切孔超越。

未能拿下這枚等待已久的金牌,賽後有人問他“遺憾嗎”,他當時第一反應答道:“不遺憾,還好。”但後來想想,就差一點點,“怎麼會不完全遺憾呢,說出來這句話,可能就是不想在當下讓自己難過而已。”又或者冥冥之中,他似乎感到接下來的4X100真的能彌補一切。不管如何,從這場比賽之後,他終於能好好吃下飯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潘展樂以46秒40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拿下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冠軍,這塊金牌給了沉寂中的中國游泳隊巨大的激勵。那天比賽結束,徐嘉餘收到覃海洋發給自己的報喜信息,他興奮地回覆:“我們接力的希望又高了!”

時間來到了4x100混合預賽,賽前覃海洋找到徐嘉餘,告訴他自己覺得身體有點不舒服,讓隊友都注意一點。但比賽開始,覃海洋完全丟掉了此前的糟糕狀態,在蛙泳一棒中,游出了58秒51的成績,排在所有預賽隊伍裡蛙泳第一。與徐嘉餘、王長浩和潘展樂一起拿到了預賽第二晉級決賽。

意料之外的是,王長浩在預賽結束之後身體出現不適,團隊立即決定用孫佳俊替補出戰決賽第三棒。幸好這一變化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狀態極佳的孫佳俊最後給了大家驚喜。

決賽日的一幕幕必定將留在所有人心裡很久——徐嘉餘帶着離弦之箭的姿態劃破水面,0.53秒的出發反應雖非最佳,但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後程加速,讓他在第一棒幫助中國隊佔據了領先優勢。上岸後,他雙手合十,“當時心裡一直在祈禱,不要有任何犯規,直到我們中國隊的名字展現在第一位的時候,我才終於相信我們真的得到這枚金牌了。”

第一棒游完的他在岸邊看到覃海洋的穩健,看到孫佳俊的堅持,也看到潘展樂的絕地反擊,3分27秒46,新的歷史被創造,中國游泳隊首次站上了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的奧運會最高領獎臺。

當潘展樂率先完成觸壁,徐嘉餘第一時間看向了覃海洋,兩人什麼都沒說,只是相視一笑,是釋放也是對遺憾的彌補。“再轉頭,看到了孫佳俊,他淚流滿面。我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但好像看到有人比我哭得更厲害,我反倒能忍住了。”三位隊友把最深的擁抱給了潘展樂,“在我們隊裡,一直是以實力爲準的,我們不管年齡如何,他就是我們的最後的保障,我們三個人都相信他,他也非常相信我們。”

圖片

現場的歡呼聲實在太大,大到把每個人想說的話都淹沒在了慶祝裡。不過對於徐嘉餘而言,這個時刻任何的言語都是多餘的,巴黎奧運週期裡的一切艱辛,都被這塊金牌徹底融化。

過去三年當然無法輕易被遺忘。除了對巴黎奧運成績的衝擊,更重要的可能是,徐嘉餘完成了對於自己游泳生涯的一次逆轉。

東京奧運會前夕,恩師徐國義病逝,從小跟隨師父的徐嘉餘彷彿陷入深淵。徐國義雖然嚴厲,但他是徐嘉餘心裡的“靠山”,是他在東京衝擊男子仰泳項目巔峰的底氣。

那段時間,性格溫和的徐嘉餘變得焦躁,熟悉他的朋友發現一點點小事都能讓他狂躁。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徐嘉餘和身邊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應對。帶着痛苦與迷惑,已經擁有破世界紀錄實力的徐嘉餘在東京遊崩了。他在主項男子100米仰泳只拿到第五,男子200仰泳糟糕的狀態讓他只堅持到了半決賽。最終是集體的力量讓他重拾自信,他與隊友合作,拿到了首次在奧運會設項的在男女混合泳接力銀牌。

這枚奧運獎牌是給徐嘉餘的安慰,但沒有解決他面臨的問題。東京奧運會之後,他需要新的教練團隊帶他走出人生的迷霧。

由於中國仰泳項目人才的缺失,徐嘉餘被大家戲稱爲仰泳界的“孤泳者”,在各個大賽中他也不得不身兼多項。這次在巴黎,除了自己的100米仰和男子混合接力之外,中間他還和隊友一起聯手參加了男女4x100米混合接力的預賽和決賽,拿到又一塊銀牌。

不過爲了保障團隊項目的狀態,他不得不再一次放棄了自己的200米仰,“其實也很想在這個項目上面嘗試一下,從2019年開始就一直在放棄,還是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接力項目上,因爲就算單項拿了金牌、銀牌,也只是代表自己。”

隨着年齡的增長,這個奧運週期徐嘉餘需要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而除了身體的挑戰之外,最重要的是主管教練和整個團隊的重建。恩師徐國義離世之後,考慮到師母婁霞的身體情況,游泳隊開始尋找新的教練人選。

因爲訓練不繫統,2022年初他一度想到了退役。此時,僅比徐嘉餘大8歲的師兄蔡力再次回到他身邊。蔡力告訴他:“你(100米仰泳)遊進52秒的時候我在,現在我仍然相信可以把你帶回巔峰。但我需要你和我一起拼命。” 於是,巴黎奧運週期僅剩的三年時間裡,徐嘉餘“負責踩油門,蔡力負責剎車。”

師兄蔡力作爲運動員的簡歷不如徐嘉餘那麼耀眼,但轉型成爲教練之後,着實展現出了自己的優勢。與此前恩施徐國義傳統式的培訓方式不同,蔡力的到來給了徐嘉餘全新的訓練體系。考慮到目前徐嘉餘在仰泳這個項目已經有了自己成熟的練習機制,蔡力除了在技術上做出一些指導之外,更重要的是給了隊員更大的空間,完成老隊員的心理重建。

在整個巴黎備戰週期,除了平時在游泳隊的正常訓練、研究分析技戰術之外,更貼近於年輕人的師兄也會盡量給他們更爲輕鬆的備戰環境。蔡力給了年長的運動員更多的生活上的自由,“比如練完了我們真的是身心疲憊,他不希望我們只是在房間裡玩玩遊戲,或者是隻是在房間裡待着,更希望我們可以出去看看、走走。”

蔡力放棄了自己一手帶着的小隊員加入國家隊教練組,徐嘉餘最擔心的就是這個週期自己出不了成績對不起師兄,而蔡力教練卻不希望他把這些壓力轉嫁到訓練上,他一直告訴徐嘉餘用科學的訓練方式和比賽節奏去衝擊自己最想要的東西,“三餐吃飽,不吃零食”,蔡力讓徐嘉餘把自己最好的體能和狀態都放在真正的大賽。

在這樣一個年齡段遇到合適的訓練方式,對於徐嘉餘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以前經常會在訓練和比賽中出現腸胃痙攣、嘔吐情況的他,在這個週期反倒好了很多。

2023年,在連續缺席了短池世錦賽和全國游泳春季錦標賽後,時隔四個多月,徐嘉餘纔出現在5月的杭州亞運會第二站選拔賽中,100米仰泳預賽他游出了52秒66,是當時世界第二的好成績。但誰都不知道這些日子他付出了多少,他只是拿着礦泉水猛地朝自己頭上澆去,說了一句:“太累了!”

重新走入大家視野的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以前游泳隊的“小哭包”已經不再刻意去關注那些關於訓練的苦和生活的難,人生的逆轉就在某一個階段潛移默化地達成。

“不是在用體力的年紀了,是在用腦力去前行。所以過往的痛苦這些我覺得沒有必要跟大家去闡述太多,這種東西說出來大家只會覺得你很矯情。”對於三年的艱辛,徐嘉餘最終僅用了一句帶過。他向來不是一個自信的人,但好在,如今他開始懂得放開。

“兩金當然更好,但現在一金兩銀也很不錯啦。”

對於徐嘉餘而言,這枚極具份量的接力金牌是巴黎奧運週期最爲欣喜的回報。

回到國內,徐嘉餘的整個狀態都鬆弛下來,哪怕面對接二連三的採訪,他也始終保持清爽的精神狀態。“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非人類。”他突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過去十年,徐嘉餘一個人扛起了中國男子仰泳的大旗,在泳池中用“非人類”來形容他確實不爲過。但他卻搖搖頭:“我指的是人格。”

在此之前,我們與徐嘉餘有過許多次交流,但這一次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一改這些年來面對採訪時的拘謹,輕鬆地談起自己。“感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瞭解比較深刻,我喜歡對於海洋和宇宙的探索,會去了解這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東西。我也喜歡歷史,近代史、三國的……”神州上天,他嚮往浩瀚和未知的領域,蛟龍入海他思索一方泳池與深沉海底的不同。說起來有些泛泛,但這一切確實又能讓他找到平靜之所,接受自身的渺小,“對,就是一種解壓。”

他也想過要去自駕遊新疆,要去玩一些極限運動,成爲廣袤自然中的一員。但由於多年集訓比賽,甚至連一個長假都湊不出來,徐嘉餘說自己這些年只去過一次三亞,而唯一玩過的極限運動,“過山車算嗎?”他笑着說自己還偷偷去公園玩滑梯,也喜歡一些玩偶,“從小就一心放在游泳上,現在想想,這些都是在彌補我們錯過的童年吧。”

和每一代的體育運動員一樣,他們有着與衆不同的童年,而和上幾代體育運動員又不同,以徐嘉餘爲代表的這批運動員被置身在了截然不同網絡時代。儘管對於“粉絲”的追逐、網絡的議論已經習以爲常,但徐嘉餘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經歷了一些轉變。”好在於他而言,網絡是把雙刃劍,“我覺得我很適應這個環境,也會利用這個環境去讓大家瞭解游泳,讓更多人去加入游泳。”

8月19日,是徐嘉餘2字頭最後一個生日,他告訴29歲的自己:“感謝你能夠堅持到現在,雖然對於你來說可能單項上沒有拿到金牌的能力,但你在接力上爲整個中國游泳隊獻出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