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人社局舉辦社會化管理人員老物件展覽會
蘇報訊(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沈沛誠)白蘭花花囊、銅手爐、虎頭鞋、蒲扇、菱桶、“銅指甲”……這一件件老物件背後都有着許許多多的故事,展現了舊時的生活場景,也是在提醒年輕一代要牢記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昨天,姑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舊物引時光記憶 文脈頌水鄉風情”社會化管理人員老物件展覽會,讓參觀者重溫舊時記憶、追憶水鄉風情。據悉,這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14日。
“沒想到在這兒還能見到菱桶。”當地居民張老伯感嘆道。作爲舊時姑蘇城郊虎丘一帶的農民,張老伯向同行者介紹起了眼前這個名爲“菱桶”的老物件。蘇州河湖衆多,且河道土質鬆軟肥沃、水深適宜,歷來都有栽植菱的傳統。農民們春天將種子播下,到了初秋,就划着菱桶在水面上採菱,“菱桶”的名字也是這麼來的。“別看這菱桶形狀普通,跟個澡盆一樣,它可比船難劃多了,光是坐進去就得非常當心才行。要注意把握好重心、穩住身體,坐在菱桶的前半部分,再用兩根木槳一左一右均勻划行,菱桶才能在水上漂行起來。還記得我剛劃菱桶的時候,不是沒把握好平衡連人帶桶翻進水裡,就是亂劃一通原地打轉。”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張老伯不禁眉飛色舞了起來。
據悉,衆多老物件展櫃上面還詳細標註了展品名稱、展品簡介等信息。“這個像銅指甲的東西是什麼?”有位小女孩指着展櫃中的剝雞頭米工具“銅指甲”問道。“雞頭米就是芡實。之所以叫雞頭,是因爲芡實包上面有個尖尖的角,看上去很像雞嘴,整個芡實包就像雞頭了。蘇州本地素有水八仙一說,包括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姑)、荸薺、蓴菜、菱角。蘇州人講究‘不時不食’,雞頭米作爲水八仙之一,每到上市時節,老蘇州總要吃阿婆阿嬸現剝的雞頭米的,最有名的要數東南葑門外的南蕩雞頭米,不過那也已經是以前了。”參展人穆清瑩還說,因爲雞頭米是水鄉蘇州的特產,軟糯可口,但是難剝。於是,聰明的蘇州人自制了實惠又好用的“銅指甲”,來剝雞頭米硬硬的殼,不僅加快了剝殼速度,還保證了雞頭米的完整性。
此次老物件展覽會雖主要面向社會化管理人員,旨在豐富退休人員的健康文化生活,但也有一些年輕人和孩子前來觀展。參展的許多老物件看似不起眼,卻是蘇州水鄉發展的“見證者”。這些老物件展現了舊時的這些生活場景,也在提醒年輕一代要鎖住鄉愁,繼續傳承好家鄉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