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年收入20多億,爲何還要申請財政補貼?院長一句話道出真相

一次,主持人問故宮院長單霽翔:“故宮每年門票收入8億,文創收入15億,怎麼還要申請鉅額補貼?”單霽翔說:“故宮缺錢,而且永遠缺錢。”

2002年,故宮博物院的參觀人數首次突破了700萬人次。

十年後的2012年,參觀人數更是飆升至1500萬人次。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故宮這一歷史名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到了2022年,每年前來故宮參觀的遊客數量已經超過了1700萬,正式躋身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院之列。

故宮每年的門票收入高達8億元人民幣,再加上近些年積極開發的古風文創產品,例如印有故宮建築圖案的傘、日曆等商品的銷售收入,故宮的總收入每年可以達到20多億元。

可即便如此,故宮仍然在每年向國家申請數額巨大的財政補貼。爲此,媒體曾採訪過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詢問緣由。

單院長很直接地說出了答案:“故宮非常缺錢!”

之後單霽翔院長解釋說,故宮佔地面積達72萬平方米,有大小不等的宮殿70多座,房間多達9000餘間。

這些建築存在的年代久遠,加上戰爭年代的破壞,目前可供人蔘觀的宮殿數量很少。

可這些建築承載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必須得以很好地保存下去。爲此,故宮需要對大量宮殿進行維修改造,但是修繕費用極爲高昂。

光是請各個領域的文物修復專家就需要花費巨資。這些專業人士中既有修繕建築本體的專家,也有修復文物的專家。

他們需要使用專業的儀器和設備對故宮的建築和文物進行科學修復。僅僅是這些專業人員的費用就令故宮難以承受。

2002年單霽翔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後,爲解決故宮面臨的困境,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積極向國家申請數額巨大的財政補貼,以解故宮燃眉之急。

並在故宮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文物醫院,聘請了大批文物修復專家,對宮殿和文物實施修復。

這些專家被單院長比喻爲“醫生”,他們針對不同文物成立了書畫組、房屋組、桌椅組等多個專業組,對文物實施“手術治療”。

在單霽翔的治理下,許多原本破敗不堪的宮殿得以修復,現在可供參觀的宮殿已從10%上升至30%,成效顯著。

二單院長也抓住當下熱潮,將故宮打造成爲網紅們爭相打卡的“網紅聖地”。

如今到故宮參觀的遊客中,不少都是穿上漢服,來這裡拍攝美照發微博的網紅和旅遊博主。單院長正是通過滿足這些人的需要,進一步提升了故宮的人氣。

爲了賺取資金用於故宮的維護與修繕,單院長還積極開發文創產品。

他決定充分利用故宮這個獨特的文化IP,推出許多以故宮元素爲主題的商業產品,比如印有故宮圖案的文具、 clothing、日曆等等。

這些故宮文創很快便受到遊客的歡迎,成爲了可觀的利潤來源。尤其是在每年春節前發售的故宮日曆,更是其中的暢銷產品,深受文物愛好者的喜愛。

但外界對於單院長這些舉措還是存在一定爭議。有人批評單院長過於商業化運作故宮,存在把國之瑰寶當作金錢工具的嫌疑。

也有人擔心大量遊客可能會損壞文物,或者增加文物被盜的風險。的確,這些年故宮也出現過個別文物被盜或損壞的事件。

單院長解釋,必須適當利用故宮的文化資源進行商業開發,因爲大規模修繕和保護文物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如果不通過文創等方式創收,僅僅依靠政府撥款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也需要通過開發新產品、提升參觀體驗等方式吸引更多遊客,從而獲得更高的收入。

只有不斷開源,故宮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儘管存在各種不同的聲音,單霽翔還是以他的方式堅定地治理着故宮。

因爲在他看來,故宮雖然是一座死寂的建築羣,但故宮所承載的中華歷史和文化是活的,必須被世人所瞭解和銘記。

如何在保護與開發之間找到平衡,使故宮的歷史得以傳承,是他任重道遠的使命。

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在單院長的努力下,故宮會向公衆開放更多原本塵封的宮殿和文物,讓我們看到故宮更加完整的歷史面貌。

屆時,我們定能更清晰地認識這個曾經的皇宮的過去以及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