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能不能開到晚上9點?”

“故宮能不能開到晚上9點?”“夜幕下登長城算不算好漢?”“月光裡的黃鶴樓如何拍到精彩照片?”在旅遊市場如火如荼的暑期,熱門博物館和景點能否增開夜場成爲大衆關心的話題。

本應寂靜神秘的夜晚,一旦與熙熙攘攘的遊人相遇,便催生出以深夜食堂、後備箱集市爲代表的繁華夜經濟。不過,在暑期、國慶等旅遊旺季,相較吃夜宵、逛夜市,遠道而來的遊客多半更想打卡知名博物館和景點。

現實情況是,全國多地的博物館“長滿了人”,實行預約制的經常約不上,不預約的排隊排到“懷疑人生”。目前,大多數博物館及部分景區開放時間截止到下午5點半,這一時間限定往往難以滿足遊客需求。暑期旅遊旺季,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傍晚時分氣溫則更爲適宜。若熱門博物館及景點增開夜場,不僅能適當分流日間遊客,還能豐富遊客晚間體驗,免得他們出一趟遠門,晚上卻只能窩在賓館刷手機。

當夜經濟牽手熱門景點,絲竹悠揚,月影婆娑,自帶煙火氣的夜經濟就變成了更浪漫、更具商業價值的“月光經濟”。體驗夜場,意味着遊客至少要住一晚、吃兩頓飯,顯著帶動旅遊收入。例如在北京八達嶺景區,今年已有40萬遊客夜登長城,不但能比白天更從容地眺望長城內外,還能欣賞燈光秀與演出,附近的民宿村也隨之蓬勃發展。

北海公園、正定古城、南京夫子廟……一個個知名景區延時開放、開設夜場,增加了遊客參觀時間的靈活度,也有助於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業態的繁榮。來的都是客,既旺人氣也旺財氣,哪個城市會不歡迎“月光下的夜逛族”呢?

迴應遊客迫切需求,7月初,國家文物局發佈通知,提出暑期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開放時間。近日,第三批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公佈,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已達345個,一系列夜遊玩法陸續解鎖。

從多個博物館和景區的實踐來看,夜場搭建了大開腦洞、施展拳腳的新舞臺。除了讓遊客參觀延時開放的展廳外,還能夠通過講座、觀影、戲劇、音樂會、無人機表演等形式,帶來諸如“博物館奇妙夜”、公園提燈夜遊、動物園夜宿、與知名科普作家一同夜讀等活動……僅僅聽這些活動的名稱,就覺得饒有趣味。當下遊客偏愛體驗式、沉浸式的遊覽方式,這類夜遊活動倘若辦得有聲有色,就有可能成爲“種草機”,爲景區吸引新一波流量。

對博物館和景區來說,開夜場並非簡單地拉長服務時間,還意味着運營的升級和服務的拓展。多數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公共服務機構,延時開放增加工作量,需要對員工激勵、運營成本、管理難度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量。針對暑期學生出遊集中的特點,更要加強展品安全管理,做好分流引流,制定應急預案。對監管部門來說,如何維護夜間市場秩序、及時處理遊客投訴舉報,也是一個新問題。

正如衆多成功案例所示,在充分考量、周密安排的前提下,夜遊可以成爲一種安全、有趣且盈利的新模式,用市場化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實現遊客、景區、員工和城市的多贏。在旅遊旺季和重大節假日,有條件的熱門博物館不妨開啓“超長待機模式”,爲城市的月光經濟添一抹亮色,同時也爲自身發展探索出多元新路。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佘穎),原標題《熱門景點能否“超長待機”》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