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底板才能行穩致遠(思想縱橫)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孫 敏

《人民日報》(

2024年12月24日

第 09 版)

“木桶有短板就裝不滿水,但木桶底板有洞就裝不了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木桶原理”,強調木桶的底板問題,指出“更要注重加固底板”。固底板蘊含的科學方法論,對於我們積極應對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底板是基礎,是根本,在事物發展中通常起支撐性作用。底板不牢固,發展就失去堅實基礎,面對風險挑戰就容易陷入被動。夯實基礎、加固底板,才能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詩經》中有“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說的是一種小鳥,在天未下雨之前,就懂得銜取桑樹根,纏繞巢穴,使巢更加堅固。從這個意義上說,固底板是立足當下、放眼長遠的一種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紮紮實實在固底板上下功夫,才能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特別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加固底板,爲中國式現代化打牢基礎、夯實根基,才能更有信心、更有底氣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就拿高質量發展來說,其前提就是要確保安全發展,這就要求加固底板。習近平總書記曾作過一個生動的比喻:“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的形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就是我們必須加固的一塊底板。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努力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水平,才能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這也啓示我們,只有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才能不斷加固高質量發展的底板,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底板關係底氣。固底板,需要胸懷“國之大者”。“國之大者”往往事關根本、事關長遠,在這方面底板不牢、出現風險,就會動搖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之大者”作出許多重要論述。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國有14億多人口,一旦糧食安全出了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那就會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只有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加固糧食安全這個底板,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纔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再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這個底板不加固,我們就會受制於人。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鉅等一系列挑戰。大力發展新能源,就是應對這些挑戰、加固能源安全底板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崛起,在加固能源安全底板方面成效卓著。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補短板、鍛長板,也要固底板。黨員幹部要增強憂患意識、底線思維,加強前瞻性思考、系統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更加註重固底板、堵漏洞,力爭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真正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贏得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