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秘的“懸棺墓葬”,隱藏了太多的秘密,重金懸賞也無人能解

殯葬文化作爲我國重要的文化體系,在歷史長河中也佔據着一席之地。

自從人類有了“孝道”、“血緣”意識後,喪葬文化便應運而生。起初人類的喪葬文化很簡單,就是草草掩埋之後,留做個記號就好了。

到了商周時期,有了國家體制和等級之後,尤其是帝王,非常重視喪葬,由此喪葬禮儀開始進入人類生活,成爲重要組成部分。

再往後,在喪葬文化的演繹下,人類開始有了“靈魂”的概念,認爲人的死亡只是生命的終結,但是靈魂依然存在。

於是根據靈魂與屍體之間的關係,和靈魂在另一個世界的種種行爲,同時人們希望祖先的靈魂能夠庇護子孫後代。

於是,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葬法和殯葬儀式。

其中,在我國南方地區,曾流行一時的“懸棺”,便是一種奇特的喪葬習俗。

文獻記載,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懸棺地分別是:江西龍虎山懸棺、重慶小三峽和三峽兵書寶劍峽。其中,尤以江西龍虎山的懸棺最爲出名。

在江西盧溪河兩岸的千尺絕壁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這些洞穴都在距離水面20米到100米的懸崖峭壁上,裡面安放着棺材。

因爲這些棺材不落地,與常規的土葬有着根本區別,由此被稱爲“懸棺”。

針對這種獨特的喪葬方式,很多人會問,江西龍虎山地區爲何會產生這種喪葬儀式呢?

古時候,居住在山區的人們把高山險峰看作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且還是“通天之路”。

他們認爲,將死者的棺材放置在高山的懸崖洞穴之中,能夠使死者的靈魂更加接近神仙天國。

還有一種說法:“以懸葬崖上,彰顯子孫高顯,於是當時人們爭掛高崖。”當地人認爲,這樣做,會讓靈魂爲後世造福。

文獻記載,懸棺葬一般分爲三種形式:

1、洞穴葬,也稱爲“仙人居”、“仙人城”,“鑿巖爲穴,置棺以葬”,也就是說利用天然洞穴和人工開鑿洞穴安葬逝者。

2、在高直的懸崖上打樁架置懸棺,也被稱爲是“仙人晾衣竿”。

比如武夷山的虹橋板,橫插在巖壑、石罅間,它通常被認爲是船棺的附屬物,用來支架船棺。

3、棧格懸棺,也稱作“仙人木”。

因南方溼潤的氣候使得屍體容易腐爛,而位於半山腰的巖洞比較乾燥,懸棺位於高高的崖壁上,人跡罕至,通風、避陽,受外界干擾小,更利於屍體的保存。

人們這麼做,也主要是爲了實現長期保存祖先屍骸的願望,是生者對死者長久留存在身邊的深深寄託。

還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是,古時候生產力不發達,古人是如何把沉重的棺木放置到那麼高的懸崖峭壁上呢?

關於這一點,現代學者有過很多推論,有人認爲是從山頂上吊下去的,等到合適的位置進行安置。

也有人認爲,是通過搭雲梯的方式擡上去的;還有人說是當時懸崖下面的水位比較高,利用水的浮力運送過去的,只是如今水位下降,才顯得懸棺比較高。

甚至還有的人說,是用熱氣球運上去的,總之衆說紛紜,聽起來各有道理,但同時又都漏洞百出,不太靠譜。

後來,有關機構爲了揭開懸棺之謎,特意以重金懸賞的形式在全國徵集方案,雖然收到的方案很多,可也沒有一個是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讀者們,關於“歷史上的懸棺之謎”,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