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協營、科技導入 助陣長照
工研院「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副秘書長 胡紀平
根據衛福部過去調查臺灣與歐盟內27個國家相比,臺灣的醫療資源與等級,相對不少國家來說,擁有相當優秀的表現。也因爲這樣的樣態,如果臺灣能夠成爲結合ICT產業、健保資源,長照資料庫等重點來進行發展的場域,運用衛福部建立的據點,加上產業開發的科技與營運模式,勢必可以開創新的契機。以長照2.0而言,可以考慮推動「共生社區」,並導入智慧化,將既有的資源做更好的整合。
如何用公私協營的方式,將診所、藥局等資源整合成健康生態系,讓企業繼續經營生意,同時也幫助地方解決長照相關的問題,將會是新型態的模式與方向。
至於長照人力的問題,目前臺灣的照護人力需求約有1/5是外籍移工,人數約20萬人,而外籍照護人力每年都以約1.5萬人的速度在遞減中,因此如何讓照護人力有效執行服務,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另外,因傷離職的人力也是不可漠視的問題,由於照顧人員容易因爲某些動作不適當而受傷,如何透過精準化的科技藉由在職訓練去幫助他們,減少人力的折損,也是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的目標。
建議政府提供獎勵措施,例如在日照中心的民衆,如果透過健促讓健康狀況好轉,應提供獎勵,這將是良性的循環。根據WHO報告,中風照護負擔高居所有疾病第一。腦中風通常的黃金時間是3~6個月,這段期間如果積極復健,特別是首次中風的民衆,康復率很高。根據國衛院與工研院合作的調查,通常初期失能者,還有1/4機會回覆到健康,這意謂着如果可以應用科技快速地幫助這些民衆持續復健,相信會比往返醫院復健的向心力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