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制訂臺版綠色經濟新方案 刻不容緩

工商社論

面對全球減碳趨勢,歐盟已在7月中旬首開全球先例,公佈綠色經濟方案,規劃依據不同領域產品生產時的排碳量分別開徵碳稅。在工商協進會率先對此一國際間低碳轉型趨勢,認爲恐將衝擊臺灣出口產業的疑慮下,媒體報導金管會已和環保署合作,將仿照歐盟的永續分類規則,制訂臺版的「永續分類標準」,並優先選出製造業、不動產業及運輸倉儲等三大產業,先行訂定「永續指標」,預計最快年底前即可出爐。

由於對不同產業領域,如何制訂「永續指標」並無前例可援。而工商協進會所建議的應成立具有實權的中央層級因應專責單任,以統合資源及避免不同部會相互牽制難收成效,迄今卻仍未見行政當局有所迴應,同時也有緩難濟急之疑慮。因此,由金管會主動跳出,與關聯性最高的環保署合作,參採歐盟方案,嘗試制訂能夠契合臺灣實況的不同領域之「永續分類標準」,自是值得肯定以及期待的作法。

尤有進者,未來臺版的「永續分類標準」,除了希望能夠對這三大領域的產業,分別設定減碳的指標及時程之外,金管會更希望能進一步同時落實其所積極推動的永續金融政策。也就是針對國內重要產業列出各別永續程度的衡量門檻,以做爲未來金融業授信、投資,或是設計所謂的ESG基金商品的評鑑指標;並藉以杜絕各金融機構以永續之名競相設計不同名目的基金商品卻只是「漂綠」而非「真綠」的投機歪風。

至於爲何優先選出製造業等這三大產業訂定各自的永續指標,金管會的迴應則是認爲,該三大類產業乃是目前全體國銀放款量最大且最集中的領域,因而先從這三大產業着手,則在永續金融的涵蓋層面也將會最廣。

依循此一兼顧落實產業減碳及永續金融的思維邏輯,進一步檢視對這三大領域產業所可能帶來的挑戰與機會,製造業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由於製造業不僅分類多元,且各個分類又往往涉及不同的供應鏈或零組件等上下游廠商。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堪稱臺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其產業特性本來就屬於高耗能產業,因而如何訂定臺灣電子產業合宜可行的永續指標,無疑將是最具高度挑戰性的課題。

除了電子產業之外,包括鋼鐵、造紙、石化、水泥及玻璃等傳統產業,由於其產製流程,本來就是既高耗能同時又是高污染的產業。面對大勢所趨,其實包括中鋼、臺塑四寶、臺泥、亞泥等相關標竿企業,近年來其實已經各自做出種種減碳、轉型的因應對策。

因而,面對制訂中的永續指標,只要業者有心,想要達到官方所訂的減碳指標,應該不成問題。而真正的考驗,恐將是對於非屬標竿企業的中、小型製造業,即使有心要落實減碳,但卻可能陷入人、財兩困的窘境。因此,不論是此波由金管會主導的永續分類指標,乃至於未來可能整合出的中央級專責單位,除了須貫徹符合國際標準的減碳指標,自也必須加速推出協助、輔導中小型製造業得以減碳轉型的可行方案。

其次,關於運輸倉儲業也被列爲優先訂定減碳標準的領域,其實也並不令人意外。金管會目前的腹案,似乎是優先設定客、貨運業的碳排指標,但是參考歐盟在其綠色經濟方案中,已規劃未來將分別對航運業及飛機課徵碳稅,甚至也包括將在2035年前讓汽油柴油車退場。而臺灣則不只未將之列入規劃,政府甚至還繼續提供購買柴油機車的減價補貼,這樣的短線操作,真是與長期目標相悖。

至於將不動產也列入優先適用減碳標準的行業,相較前兩大領域,似乎比較令人感到意外。不過根據歐盟的數據,迄今其減碳績效不足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各類建築物既不符合「綠建築」的新標,而包括機關、廠房及家庭住宅也並未有意識的引進新開發的潔淨能源技術,因而歐盟在新版的「綠色經濟方案」,乃正式將之納入。

雖然金管會將不動產業列入優先適用減碳標準的行業很有示範性,但以歐盟的經驗觀之,若無其他配合措施,現存的建築和住宅的減碳纔是更大的問題。

所謂萬事起頭難,臺版「永續分類標準」能夠在金管會帶頭下正式啓動,已經殊屬不易。但即使結合了環保署,在選定優先適用的產業領域時,如果沒有結合或知會經濟部,包括中、小企業或建築業者,轉向經濟部申訴,到頭來可能將難以避免一場跨部會間的爭論了!

然而加速減碳已是全球不可逆的趨勢,臺灣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本錢持續陷入討價還價的紛擾中!因此縱使萬事起頭難,能否排除萬難,乘風破浪,纔是臺灣不容迴避的考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