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北風與太陽 空屋稅能救北市東區商圈嗎?

北市東區商圈閒置店面近期持續增加,引發外界關注,市政府擬在「臺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中開徵「空屋稅」。北市府認爲房屋是社會資源,應保障自住者輕稅,持有多戶者高稅,若房屋完全不使用則課重稅。目前臺北市房屋稅率包含自住、營業用、非住非營,若以上皆非,就定義爲空屋。市府規劃中的空屋稅,是針對閒置1年以上的房屋,課徵重稅,其中包含店面及住家,初步規劃的稅率比持有3戶以上的3.6%還高。

外界認爲空屋稅的規劃,是一石二鳥之計。在店面方面,目的是逼房東降租,來使商圈復甦。但業者認爲,空屋稅對店面效果有限,因爲店面的房東是用資產價值來思考,一旦降租金就使店面價格減損,損失動輒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考慮的最後結果可能仍是不降租,寧可店面空置,繳空屋稅也比資產減損划算。此外,店面要規避空屋稅也不難,一年之中只要有一兩個月租給特賣會、花車等業者,甚至房東自己擺上幾臺自動販賣機,都可避免被認定是空屋。

空屋稅之所以從救東區商圈禍延至閒置住宅,外界認爲主要是因爲社會住宅興建速度緩慢,進度嚴重落後;想用空屋稅逼出空屋直接轉移爲社會住宅。但業者認爲市府如意算盤不會成功。主要是目前北市的閒置住宅,大多是中大坪數、高總價住宅;這些房子的屋主大多是基於資金配置而購置,目的在等房價增值出售,並不想出租。加重房屋稅,只會讓屋主賣房子,不可能拿出來作爲社會住宅。業者甚至認爲,臺北市若祭出空屋稅,老屋將首當其衝,屋主並非不想出租,而是屋況太差,租不出去;如果整修須花一大筆錢,因此許多老屋的屋主買了新屋,讓老屋空着等待都更。

因此,想救北市東區商圈,祭出空屋稅,就像北風與太陽寓言裡的北風,狂吹猛吹只讓路人衣服裹得更緊,絲毫不能奏效,甚至傷及無辜。

英國曆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Arnold J. Toynbee)在其鉅著「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主張每個文明都會經歷誕生、成長、衰落和解體四個階段。不過,文明的這種週期性變化並不表示文明是停滯不前的。在舊文明中生成的新生文明將會比舊文明更有所進步。文明興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戰和迴應。一個文明如果能夠成功地迴應挑戰,它就可以讓新文明誕生和成長;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迴應挑戰,那麼它就可能走向衰落和解體。

商圈的演變與文明的演化相近。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忠孝東路四段沿線還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景觀,直到忠孝東路三、四段陸續通車後,東區才成爲臺北新興商業中心,這是東區商圈從誕生到成長的階段,捷運板南線的完工通車,更加速了東區商圈的蓬勃發展。東區商圈,一般認定的範圍指復興南路以東、光復南路以西、市民大道以南、仁愛路以北之間,曾經是大臺北地區最繁華、最昂貴的街區之一。

東區商圈也如同文明演化,逐漸走向衰落。東區商圈的衰落,一般都歸罪高房租逼走店家;事實上,東區商圈衰落如同文明的衰落都是面臨挑戰,沒有做好成功的迴應。挑戰來自鄰近的信義計劃區商圈,寬敞的道路、嶄新的大樓相對於東區狹窄的巷弄與老舊的建築,如果沒有特殊的元素,勢必難以對抗信義計劃區新商圈的吸引力。西門町商圈的復甦,又雪上加霜地吸走另一部分人潮,在兩個商圈的夾殺之下,東區商圈陷在高房租、少特色的衰落困境中。

誠如我們前面所說的,空屋稅像是北風,只會帶來負面的效果,東區商圈復甦需要的是太陽,要讓店家有活力、讓遊客覺得溫暖可親,願意再回來。一個商圈如果能夠成功地迴應挑戰,那麼它就會使商圈復甦和成長,東區商圈要向北市三大人氣商圈學習而不是抄襲。永康商圈標榜迴歸「人的溫度」,寧夏夜市隨時保持危機感,西門町商圈老房東與店家互爲生命共同體。據聞東區商圈正在積極籌組「忠孝復興頂好商圈發展協會」,預計招收500個會員,甚至有文創造街的行動正在進行中。

東區商圈的復甦,用湯恩比鉅著「歷史研究」來建言,或許太弔書袋子,那麼,北風和太陽這個家戶喻曉的寓言,相信北市府官員都能明白。奉勸柯P和市府官員們,停止「空屋稅」的餿主意,回過頭來與東區店家、房東一起協作,發掘東區商圈特色,打造東區商圈新文化,纔是讓東區商圈復甦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