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法治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大計——“環境法治與綠色發展”國際研討會綜述
都江堰風景區 供圖 CFP
本文爲《中國審判》雜誌原創稿件
文| 本刊記者 沈洋
初冬的成都,彩葉繽紛、微風輕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金泉路的某賓館一層會議室內,暖意融融、氣氛熱烈,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萬物生靈,美美與共。11月8日,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共同舉辦的“環境法治與綠色發展”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成都舉行。本刊記者注意到,現場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綠色背景屏上“‘環境法治與綠色發展’國際研討會”的標誌格外引人注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臨萍出席研討會並致辭。楊臨萍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中國環境司法服務保障美麗中國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職責。中國法院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爲指導,堅持公正司法、綠色發展、系統保護、最嚴法治、協同治理,形成中國特色生態環境審判體系,在法治軌道上服務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左永祥出席研討會並致辭。他表示,良好法治是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本次研討會聚焦環境法治與綠色發展,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深大法官和專家學者參會,搭建了一個範圍廣、規模大、層次高的互動交流平臺,必將有力促進生態環境法治發展。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以視頻方式致辭。她表示,環境法庭的作用日益凸顯,許多國家已紛紛設立專門機構,中國在這方面走在前列,環境資源法庭與審判庭的建設與發展成就顯著。然而,全球環境保護工作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環境問題和解決方案跨越國界和學科,需要國際社會和區域的共同努力與協作,也需要同行的交流。她期待與會法官在未來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新知,共同捍衛環境法治。
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全球項目總裁亞當·維斯在致辭中表示,綠色發展在歐洲、在中國都越來越重要,並且對全球環境治理有着重要影響。充足的可再生能源供應,除了應對氣候變化,還有望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穩定且低成本的電力供應。本次研討會的主題反映了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的進展,他期待與世界分享中國在環資審判專業化方面的非凡故事。
思想在交鋒中碰撞,認識在交流中昇華。與會各方代表相聚美麗蓉城,圍繞“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比較研究與借鑑”“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綠色轉型和綠色金融案件裁判規則”等議題,共商法治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大計。本次研討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給與會人士帶來一場務實高效的“精神盛宴”。
01
探尋生態環境法典編纂之路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是中國生態環境法治建設領域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法典是立法的最高形態,是法治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各國成功的法典範例,都是在法律體系完善、法治研究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正在推動系統化的生態環境法典編纂,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環境問題。2023年11月,中國正式啓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
據介紹,本次研討會第一階段議題“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比較研究與借鑑”,重點討論全球不同國家在推進生態環境法治過程中的成功經驗、面臨的挑戰及創新路徑,旨在探索適應各國環境保護需求的法律制度,推動更加系統、協調的環境法律體系的構建,增強生態環境法典的實用性和前瞻性。
楊臨萍在作主旨發言時指出,中國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立法,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最高人民法院作爲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不斷加強法典編纂研究,積極配合立法機關做好法典編纂工作。
“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生態環境法典,既是中國環境法治成果的集中總結昇華,又是未來中國環境法治體系的基本立法,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大法治作用。在生態環境法典編纂過程中,要注重法典的體系性和系統性,助力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構建完整的環境法律責任體系。”楊臨萍說。
近年來,中國法院持續深化環境司法改革創新,形成了審判組織體系、裁判規則、協同治理機制等方面的若干重要成果。楊臨萍表示:“織密織牢生態環境法律適用規則網,指導各級法院準確適用懲罰性賠償、禁止令等司法解釋,持續用好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碳匯認購等特色司法執行方式,促進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修復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強專門化機構建設,形成覆蓋面廣、系統完整的生態環境審判體系,爲生態環境法典編纂貢獻司法經驗和智慧。”
中國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副司長王煒認爲,中國的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正在進行中,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當前,涵蓋水、大氣、土壤等各類環境要素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態系統,覆蓋全面、務實管用、嚴格嚴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爲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提供了基礎和條件。法典編纂應當全面梳理、充分吸納既有的生態環境立法成果,對現行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進行系統修訂。
“生態環境法典應當既滿足實踐的需求,又貢獻理論創新。”王煒認爲,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應當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監管的實際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入手,科學確定調整範圍,合理構建制度框架。
一條條精練務實的觀點,激盪在每位與會代表的心中。
“巴西現行的主導原則是全面環境責任原則,這意味着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講,環境破壞行爲必須被視爲一種違法行爲,會涉及行政、民事和刑事責任。”巴西高等法院大法官保羅·薩吉歐表示,中國正在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巴西希望從中國的經驗中學習借鑑。
“在一些國家目前已制定或起草的環境法典中,生態保護都是重要內容。其中,《獨聯體生態示範法典》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生態法典》直接將‘生態’寫入法典名稱中;法國、意大利、瑞典、菲律賓、哥倫比亞、愛沙尼亞和德國的環境法典(或草案)雖然在名稱中沒有‘生態’的表述,但將生態保護作爲重要內容;菲律賓還在水法典、森林改革法典、漁業法典等專門性法典中也規定了生態保護相關內容。”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於文軒圍繞“生態保護制度法典化的比較法借鑑”這一主題,在發言中闡述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生態環境法治最新進展和法典編纂比較研究成果。
02
推動環境公益訴訟深入發展
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複雜的背景下,環境公益訴訟爲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工具,強化了公衆參與和司法監督的力量。
據介紹,本次研討會第二階段議題聚焦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最新發展趨勢,充分借鑑各國有益實踐經驗,促進其在環境司法領域的交流合作,爲全球環境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樹江在作專題發言時結合典型案例,介紹了四川法院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做實“協同化治理、預防性司法、近自然修復”,推動環境公益訴訟中國實踐的“四川經驗”。
王樹江表示,環境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四川法院將進一步加強探索創新,深化交流合作,積極學習借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持續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發展和完善,力爭爲保護地球環境、共建美麗家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屏幕的PPT簡潔明瞭,全場與會者屏息靜聽。
伴隨着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應運而生。國際環境、法律界的專家多次在不同場合肯定、讚揚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認爲是具有世界影響的生態文明司法創新。
“各級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審前督促履職作用,促進行政機關、違法行爲人等依法履職盡責,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爭取最佳辦案效果,95%以上的公益損害問題都在審前得到解決。”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二級巡視員呂洪濤在發言中介紹,檢察公益訴訟具有協同性。檢察機關聯動審判機關、行政機關、社會組織等依法各司其職、協同治理。
“202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10件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呂洪濤表示,中國檢察機關越來越重視在碳排放控制、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圍繞溫室氣體排放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監管,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等方面依法履職。
“我非常激動地看到生態文明理念在中國如此深入人心,這是非常好的理念,與環境法治相一致,也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過去多年不斷推動和發展的目標。”英國最高法院前大法官、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司法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羅伯特·卡恩瓦特表示。
03
完善綠色金融案件裁判規則
隨着全球綠色發展的加速推進,綠色轉型、綠色金融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如何通過完善的司法裁判規則,保障綠色轉型有序推進、綠色金融穩健發展,已成爲環境法治領域的重要議題。
據介紹,本次研討會第三階段議題重點探討司法如何通過裁判規則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保資金流向符合綠色標準,監督市場主體環境社會責任的履行。
“將環境污染治理和企業重整價值維護有機結合,成爲人民法院審理破產重整案件的重要原則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高級法官、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光賢以案闡釋司法爲企業破產重整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一起某企業破產清算轉破產重整案中,人民法院充分發揮破產審判職能,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重整全過程。”
王光賢表示,近年來,人民法院不斷探索完善羣體性糾紛示範判決機制,形成“示範判決+訴前鑑定+專業調解+司法確認”的新模式,服務保障綠色金融健康發展。
伴隨着“雙碳”目標的落實,綠色金融發展迎來新機遇。“我們應充分發揮司法在綠色轉型中的作用,推動完善綠色金融裁判規則體系。希望本次研討會能夠汲取中外專家智慧,爲推動中國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表示。
對於舉證責任方面,亞當·維斯認爲,當企業提出主張,認爲他們的活動與環境保護是相匹配的,法官應該讓該企業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其主張是正確、真實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步驟。
交流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司法的魅力在交流中傳遞。楊臨萍表示,本次研討會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會各方代表深入交流、相互啓發、增進友誼,深化了環境司法國際交流合作。中國法院願同各方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謀發展,全面落實本次會議達成的各項共識,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懷“初心”之願,揚夢想之帆。本次研討會爲全球環境司法交流合作描繪了新藍圖、注入了新動力,環境司法和綠色發展的未來值得期待。
本期封面及目錄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誌2024年第21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55期
編輯/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