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出海各顯神通 講好中國故事成爲獲客“敲門磚”

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王小芊

在各行各業都面臨全球化競爭的當下,公募基金“出海”的步伐正在不斷提速。

6月14日,公募基金的國際業務一日兩傳利好:一是華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首發的沙特阿拉伯ETF正式獲批,“出海”版圖再度擴展;二是中國證監會就《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對互認基金的客地銷售比例限制、轉授權限制進行了大幅鬆綁,進一步激發基金公司的“出海”熱情。

回顧中國基金業“出海”的歷程。22年前,內地基金首次以投顧身份參與QFII的投資管理;17年前,首批4只QDII基金揚帆起航;16年前,首批中資公募的境外子公司正式成立……經過二十餘載的探索與發展,如今“引進來”和“走出去”已成爲常態。中國公募基金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不僅站穩了腳跟,更是開闢出各家機構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一方面,基金公司正通過QDII基金、互認基金等產品形式投資全球市場,創新型產品和多元化策略不斷推出,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陸續被納入,幫助國內投資者實現全球化配置;另一方面,基金公司還通過QFII投顧等業務,幫助海外投資者瞭解中國、投資中國,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消弭市場偏見,成爲獲客“敲門磚”。

揚帆出海

跨境產品“百花齊放”

在“走出去”的號召下,2007年境內首批4只QDII基金正式啓航,開啓了全球化投資的序幕。經過十七載風雨洗禮,基金投資揚帆出海,積極參與全球資本市場已成爲常態。

從投資版圖來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QDII基金的投資區域已覆蓋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在13個國家和地區的產品配置規模超過1億元。具體來看,主投港股市場的產品管理規模約176億元,主投美股市場的產品管理規模約122億元,主投中概股資產的產品管理規模約16億元。

除了中國香港和美國等主流市場,越南、日本、印度、法國、英國等也成爲了QDII基金佈局的重點。代表性產品如天弘越南市場、摩根日本精選、宏利印度等,因對小衆市場的定向投資屬性顯著,受到了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在基金投資“出海”的版圖上,差異化的步伐也從未停止。以華泰柏瑞基金爲例,2022年10月,該公司曾發行了境內首隻可直接投資於韓國股票市場的ETF,跟蹤中證韓交所中韓半導體指數。今年6月14日,華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首發的沙特阿拉伯ETF(QDII)正式獲批,成爲全市場首批滬港互掛投資沙特的ETF,該產品通過投資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實現了對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的緊密追蹤,爲境內投資者架起了連通“沙特綠洲”的橋樑。

在產品類型方面,基金公司也力求差異化。截至6月16日,市場上共有295只QDII基金,除了股票型和混合型QDII基金,還有部分債券型基金和另類投資基金,佔比分別爲8%、6%。其中,既有規模較大的富國全球債券、銀華美元債精選,也有頗具特色的嘉實原油LOF、鵬華美國房地產、摩根富時REITs等產品。

而在投資方式上,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也多點開花,爲投資者提供了不同的配置選擇。有的基金公司選擇發力主動投資,比如華寶基金相繼發行了華寶納斯達克精選、華寶海外科技(LOF)等多隻主動投資的QDII基金,其中華寶海外科技(LOF)因重倉華爾街知名投資人“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ARK(方舟)系列基金而聞名。有的基金公司則選擇在被動投資領域創新不斷,比如華泰柏瑞基金和南方東英基金合作,通過互掛投資的形式幫助境內資金實現了“走出去”。2021年5月,首隻滬港互掛ETF——恆生科技ETF成立;2023年,首隻滬新互掛ETF——東南亞科技ETF成立。通過跨境產品的強強聯手,被動產品也成爲了境內資金的“出海”利器。

築巢引鳳

講好中國故事爭得客戶

在不斷參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同時,基金公司還積極講述中國故事,讓更多海外投資者瞭解中國、投資中國,爲國內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注入活力。

從香港到東南亞、從中東到歐洲,涉足十多個國家十幾個城市,這是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徐荔蓉去年爲引進外資投資境內市場,積極拓展公司國際業務的出差軌跡。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是較早一批爲海外主權基金提供投資服務的國內公募基金公司之一。自2012年首次爲某中東主權基金提供投資服務以來,公司便一直大力發展國際業務,尋找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資產,迄今已經積累了長達12年的海外客戶投資服務經驗,服務類型跨越A股、人民幣債券等不同領域,服務客戶拓展至中東、歐洲、非洲、東南亞、中國香港等衆多地區。

如何在國際業務上形成差異化、特色化優勢?徐荔蓉總結爲六個字——“講好中國故事”。

“尤其是近兩年,在和國際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明顯感覺到,講好中國故事越來越重要。”徐荔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中坦言,近年來,國際形勢越來越複雜多變,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不夠熟悉,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見。如何澄清誤解、扭轉偏見,爲海外投資者繪就一幅清晰的“投資中國”藍圖,堅定外資持有中國資產的決心,是國海富蘭克林基金這些年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爲此,徐荔蓉經常帶隊進行海外實地路演,也經常邀請海外投資者來中國實地調研,向他們詳細介紹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上市公司的多樣性、經濟增長的活力潛力,打破隔閡、消弭誤解。

“海外投資者非常關心國內民營企業的發展,我就常常和他們舉一個例子——在我們投資組合中,許多家上市公司即使在疫情的時候也堅持在國外建設工廠、拓展市場,這就是中國的企業家精神,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我相信,這種自下而上的例子,可以幫助海外投資者更好地瞭解中國。”徐荔蓉說。

匯豐晉信總經理李選進也持有類似觀點,“要吸引海外長期資金投資中國,就要多去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李選進表示,自己經常去海外路演,介紹中國經濟和市場的最新情況和投資機會,特別是高新科技產業,如計算機、新能源、醫藥等,“如何把對中國感興趣的海外投資者吸引來,告訴他們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強勁、能夠提供不錯的長期回報,是我們當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同時,我們也經常邀請海外客戶來中國看看,和我們一起工作、調研,許多投資人來了之後都對中國市場有了很大的改觀。”徐荔蓉再次舉例,“比如,我們有一個西班牙客戶今年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走訪了一圈後告訴我們,他對中國市場的看法有了很大轉變,會考慮增配中國資產。這就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改變。”

據徐荔蓉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外主權基金、年金、家族信託等長線資金不斷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權重。他預計,這種持續淨流入在未來五年將呈現勻速甚至階段性加速的趨勢,中東、東南亞等地區將成爲主要的增量資金來源。

與此同時,隨着QFII資格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大了對QFII投顧業務的佈局,國際市場上的中國聲音也越來越響亮。據證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市場約有830家QFII機構,其中僅在今年二季度就新批了19家,這爲公募基金公司發展國際業務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在徐荔蓉看來,儘管海外投資者仍然需要長期培育,公司拓展海外客戶的努力未必能立即見效,但只要堅持不懈地付出,用足夠的耐心和韌性培育國際業務,以自信和誠意講好中國故事,最終一定能與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者建立信任。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

各有千秋

境外子公司堪當“橋頭堡”

如果說QDII、QFII投顧僅僅是從產品和業務層面參與國際競爭,那麼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的批量設立,則標誌着公募基金的國際化發展邁入了新臺階,也意味着國內公募巨頭正在向成爲國際資管集團的目標進軍。

公開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設立境外子公司始於2008年,並在其後的16年間不斷擴容。截至目前,全行業一共有20多家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甚至擁有2~3家子公司。例如,匯添富基金迄今已經設立了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等3家境外子公司。朱雀基金、興證全球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等多家公司也遞交了設立境外子公司的申請。

據證券時報記者瞭解,當前,基金境外子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爲海內外投資者提供全球資產配置的工具,但由於各家資源稟賦不同,基金境外子公司也依託境內母公司的優勢,形成了差異化佈局的態勢。例如,成立於2008年的南方基金香港子公司南方東英,以ETF產品爲突破口,開發出多類創新ETF產品,包括恆生指數的兩倍槓桿及兩倍反向產品、香港首批貨幣ETF以及香港首批虛擬資產期貨ETF等。截至目前,南方東英在香港市場佈局了超過40只ETF產品和槓桿及反向產品,覆蓋港股、A股、主題、固收、貨幣、商品等類別,已成爲香港市場的頭部ETF管理人。

“市場風雲變幻,只有佈局更全面的產品線,才能在不同的市況和週期下都有能力向投資者提供合適的工具。因此,公司加速豐富ETF產品線,多次成爲全市場新產品的首發者。”南方東英相關負責人稱。

博時國際則基於博時基金在固收投資上的傳統優勢,積極開發相應產品。例如,博時國際曾抓住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元走強這一歷史機遇,推出了博時美元貨幣市場基金,以及聚焦中資美元債的大中華債券基金、固收+策略基金等,不斷提升其中資和非中資資產的投研能力。

華夏香港則利用香港市場的格局和監管環境,分別在2009年、2012年成立了兩隻對衝基金,不僅打破了公募基金難做好對衝基金的“魔咒”,也使自己成爲目前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中少有的擁有對衝基金業務的公司。

2023年,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發布的《機構監管情況通報》顯示,近年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境外子公司整體發展穩健,在爲全球客戶提供資產配置服務、提高中資機構國際競爭力、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未來,證監會將從支持基金公司依法設立境外子公司,鼓勵基金境外子公司苦練“內功”和引導境外中資機構加強合作等方面着手,推動基金境外子公司更高質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基金公司加大對境外子公司資源投入的力度,重點強化投研能力和合規風控建設,穩步推進產品業務創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橋頭堡”作用。

與時俱進

邁向工具化多元化定製化

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無論是揚帆出海還是講好中國故事,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中國公募基金的國際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在不斷加碼。

與QDII基金相比,2015年起步的互認基金一直較爲小衆。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3月末,證監會已註冊的北上互認基金數量共39只,涉及20家香港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合計銷售保有淨值約251億元人民幣;香港證監會已覈准的南下互認基金數量共44只,涉及23家內地基金管理人,其中25只已在香港市場公開銷售,合計銷售保有淨值僅7.5億元人民幣。

6月14日,證監會發布通知,就《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爲更好發揮兩地基金互認機制的積極作用,新規擬對互認基金的客地銷售比例限制、轉授權限制進行鬆綁:一是將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二是允許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與管理人同集團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認爲,在國內QDII額度受限的情況下,互認基金新規的調整方向有利於緩解國內市場對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增長,預計2025年互認基金新產品的加速落地,將爲公募跨境產品線帶來更多海外優質且有特色的基金產品,互認基金業務或將成爲繼QDII公募業務之後,又一重要的增量市場。

此外,摩根資產管理(中國)也關注到全球知名資產管理人在國內私募基金QDLP業務上的發展。該公司認爲,針對專業合格投資人在海外配置上更爲多元與定製化的投資需求,QDLP有望成爲QDII及互認基金業務之外的重要投資方式。

“我們看到,未來跨境業務將呈現工具化、多元化及定製化的發展趨勢,這對於管理人在多條線的跨境業務以及海外投資管理能力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長遠來看,相信公募國際化水平的提高、深化,將爲中國投資人蔘與全球市場的投資機會帶來助益。”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