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倉儲加工自動化 節省人力品質佳
倉儲自動化設備。圖/農糧署提供。
因應農業缺工、稻作收穫後烘乾不及、倉儲設備現代化及加工作業自動化需求,農糧署持續輔導各地農會設置乾燥、冷藏及其他自動化設施,自溼谷乾燥、入倉、儲存及出倉皆以機械化處理,以提升公糧各項作業效能,提高營運管理效率,確保公糧品質。
農糧署指出,截至2020年爲止,共補助71家農會設置乾燥設備9800公噸、46家農會設置低溫筒倉90600公噸,另補助堆高機、斗升機、鏈運機、輸送機、電子式磅秤、稻穀自動取樣器等計894臺(組),倘以其年限10年計算,已節省人力2.9萬人次以上,有效減少農會人力需求及成本支出,加速倉儲作業效能。
農糧署指出,稻米自收割、烘乾、搬運、堆儲、加工等過程,本就爲十分耗費體力之工作,70年代起我國經濟結構大幅轉變,造成農村勞動力不足,進而影響農會及公糧倉庫作業效率;加上自2021年2期作起啓動溼谷收購,許多農會面臨收購及烘乾不及問題。
農糧署表示,爲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該署已持續輔導農會改善各項倉儲加工自動化設備,近年更鼓勵農會增設或改善穀物乾燥機及周邊設備,擴大營運規模,自烘乾階段起即提升處理量能,後續同步提高加工速率及作業效能,以省工、提升品質爲目標,確保公糧稻穀自收穫到成品自動化作業不落地。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近年不斷滾動檢討調整設備項目補助以協助農會解決問題,除先後補助礱谷設備、乾燥設備及低溫冷藏筒,提升稻米採後處理量能,近期更爲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政策,新增稻殼燃燒爐、電動堆高機等補助項目,農會以加工後之稻殼副產品,作爲烘乾稻穀之天然燃料,可減少柴油用量,既省成本又環保。
農糧署表示,爲維持稻穀新鮮度、配合現代化倉儲趨勢,改善公糧倉儲環境、推動加工作業自動化已爲首要目標,除可確保公糧品質,提高農會營運效率,讓農會更能配合糧食政策之推動,相輔相成、助益甚大,該署將持續推動相關計劃,確保國內稻米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