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103架次擾臺只是開始? 前空軍參謀官揭真正目的

國防部昨(18)日公佈,17日至18日共偵獲103架次各式共機出海活動,創下歷史新高。圖爲共軍殲-11戰機與轟-6轟炸機。(示意圖,新華社)

103架次共機航跡圖。(圖 / 國防部提供)

共軍近期對臺動作頻頻,國防部昨(18)日公佈,17日至18日共偵獲103架次各式共機出海活動,創下歷史新高。對此,前空軍司令部少校參謀官邱世卿判斷,在這103架次共機中,真正越過海峽中線的只有40架次,其他則是在巴士海峽一帶,共軍這次行動,可能是在對駐菲美軍擴建基地做出因應,而非針對臺灣。

國防部昨表示,自9月17至18日晨間,計偵獲共機103架次出海活動,已對臺海及區域安全造成嚴峻挑戰。國軍秉持「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態度沉着應對,並依「作戰爲背景、訓練爲着眼」指導,以「處處是戰場」思維,融入「時時做訓練」概念,提升防衛作戰能力。

《中評社》今報導,邱世卿受訪表示,在這103架次共機中,真正越過海峽中線的只有40架次,共軍這次行動應不是針對臺灣,而是一場聯合航母戰鬥羣、在巴士海峽與西太平洋進行的作戰演訓。

邱世卿指出,共軍這次行動的飛航範圍主要集中在巴士海峽及臺灣東南空域一帶,他研判,近日美國與菲律賓協議使用菲國軍事基地,美軍還打算擴建在呂宋島北邊的駐軍基地,共軍這次大規模的飛越巴士海峽,可能是在針對相關目標。

邱世卿提到,103架次共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也帶出了一個議題,即劃定區域可能需要調整。他認爲,既然臺灣防空識別區涵蓋了共軍軍機、軍艦往巴士海峽或西太平洋的作戰方向,未來類似的情形必然有增無減,因爲隨着共軍海空軍艦隊實力的持續加強,恐可能不只有103架次,而是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