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款車參與 第六屆寰球年度車測試環節圓滿收官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2月13日報道 12月12日,第六屆寰球年度車測試階段收官。最終58款年度新車,在經歷了10餘位行業專家與30位媒體代表嚴格的現場測試後成功選拔出入圍產品。最終年度大獎的評選結果將在12月26日的年度盛典中正式揭曉。
今年寰球汽車集團作爲寰球年度車的主辦方依舊秉承內部人員全程不參與投票;不左右評委意見規則;不對投票環節暗箱操作的舉辦初衷。但與往屆年度車評選的測試環節有所區別,第六屆年度車的選拔過程,寰球汽車年度車評選組新增了靜態評測和動態試車兩項關鍵的測試標準,以更加全方位的展現參選車型的亮點。
根據賽制變化,本次靜態評分環節將選取23款車型進入動態評分環節。隨後,在入圍產品中再以評分的形式選取入圍車型,進入年度大獎評選的打分環節。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屆評選過程中參評企業派出了共計25位產品培訓講師,在靜態體驗環節現場爲專家、媒體評審團詳細的介紹參選車型的設計亮點與產品細節。最後在由專家與媒體評審組結合動態試駕體驗後給出中肯的打分,評選出入圍車型。
在評選規則有序改進的基礎上,年度車的動態測試環節也延續前幾屆賽制的特點。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寰球年度車選取的評測路線正是基於金卡納賽車運動路線的基礎上改編而來。
據瞭解,這條複雜的評測路線可全方位的展現車輛在使用過程的綜合性能。其中,通過直線加速及減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車輛的表現和制動性能;繞樁測試將充分考驗車輛的底盤性能,包括車輛的轉向、懸掛系統和側向支撐等綜合能力;緊急變線通過高速轉向過渡和轉向不足的體驗,感受車輛的穩定性;環島測試感受車輛的轉向半徑及精準性;最後的連續減速帶測試則可以感受車輛自身懸架系統對路面震動的過濾能力。
得益於寰球年度車的權威性與影響力。目前大多數企業與一些行業專家已經將寰球年度車視作中國汽車發展的一個小縮影。而在今年年度車評選中,我們恰恰可以看到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在發展中所發生的一些轉變。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而言,2019年是個有代表性的一年。市場負增長的情況加劇,SUV與轎車呈現分庭抗禮的局面;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出現下滑,市場餘量競爭的情況愈發激烈。在市場規模縮減的前提下,企業“增量競爭”轉爲“存量競爭”的情況還在愈演愈烈。
就在現場測試過程中,我們留意到,絕大多數的專家與媒體對今年上市新車中自主品牌產品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對中國企業在市場困境中的發展現在給出了高度認同。大家一致認爲:今年上市的新產品,自主車型的提升有些意料之外;合資品牌產品的發展中規中矩;合資豪華的變化還有待提高。
在最終討論環節,十位專家對2019年各細分市場車型進行了綜合點評。對於中國品牌汽車2019年的表現,專家給出了“SUV強於轎車”的評價,尤其在自主轎車上,爲數不多的產品表現出中國品牌汽車在SUV與轎車研發生產上的失衡;合資品牌領域,專家表示成長的幅度不大,尤其在SUV領域,合資車企今年的產品只有少數幾款產品值得肯定;豪華市場車型上,2019年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在SUV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大的變化,同時在轎車與SUV也建立了平衡的發展體系。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如果單從單一車型上來看,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已經不相上下,但在產品戰略規劃評價,中國汽車企業的發展仍需講究平衡。在今年寰球汽車年度車測評現場,最令人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也是本屆年度車測評陣容最大的領域,專家對這一細分市場評價認爲,中國汽車政策與市場的推進,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更豐富,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造車企業,專家認爲各有所長,但對部分企業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研發,他們認爲還需要更加嚴謹。
對於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專家指出: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我們十分關注的細分市場,但我們更應該呼籲新能源汽車安全得到關注,畢竟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主要是保護乘員安全。新能源汽車除了保護乘員安全之外,也要保護電池組的安全。現在很多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組中含有鋰離子,在遇到碰撞破裂時引發電解液的泄露從而容易導致爆炸。
當前年輕消費者在汽車消費的消費佔比不斷增加,其中90後已經成爲新一代汽車消費的主力軍。基於這一情況,主流車企業相繼在升級換代的過程中以更年輕的產品特徵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在中國上市新車多達500餘款。其中,年輕運動、智能網聯、純電動汽車成爲用戶關注的幾大特徵。而第六屆寰球年度車所參加的58款車也極大符合了這些特點。
有專家表示:“在技術變革、能源革命的環境下,今天的汽車產業已經不同於十年前,產業變革正在來臨,通過我們看到的產品可以察覺到,汽車行業的變革在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的作用正愈發明顯。”
當天隨着測試結果暫告段落,第六屆寰球年度車的進階評選工作也將正式進入籌備階段,最終的結果將在年度盛典現場以公開票選,公證人員全程監督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六年如一日,寰球年度車在引發行業廣泛關注的同時,也正在成爲中國汽車行業一年一度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