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關懷營邁入第10年 盼社會看見更生少年不同樣貌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舉辦「更生關懷營」,讓民衆能以志工的身分接觸更生少年,並瞭解所謂凶神惡煞,不過是外界異樣眼光投射,協會主任陳彥君表示,營隊邁入第10年,除了讓更生少年重新認識自我,也期盼民衆加入志工,親眼看看這羣孩子單純的一面。(更生少年關懷協會提供)
「臺北少年觀護所」7個大字,讓人不禁產生一股肅殺之氣,認爲裡面關押的都是未成年的凶神惡煞,但透過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舉辦的「更生關懷營」,民衆能以志工的身分接觸更生少年,並瞭解所謂凶神惡煞,不過是外界異樣眼光投射,協會主任陳彥君表示,營隊邁入第10年,除了讓更生少年重新認識自我,也期盼民衆加入志工,親眼看看這羣孩子單純的一面。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舉辦「更生關懷營」,讓民衆能以志工的身分接觸更生少年,並瞭解所謂凶神惡煞,不過是外界異樣眼光投射,協會主任陳彥君表示,營隊邁入第10年,除了讓更生少年重新認識自我,也期盼民衆加入志工,親眼看看這羣孩子單純的一面。(賀培晏攝)
營隊的一開始,少年們踏着整齊的步伐列隊走進活動會場,且臉上神情凝重,手腳刺龍刺鳳,確實有種不好親近的感覺,但隨着活動展開,在志工引領下,少年們開始自我介紹、投入營隊活動,此時的他們漸漸露出笑顏,動作也放鬆下來,若不特別說,這羣人其實與普通的青少年無異,既天真又愛玩,還愛裝酷,也是這份「童心」讓陳彥君堅信,青少年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最需要愛,因此連續10年辦理營隊,期盼協助青少年找到自我價值,回到正軌。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舉辦「更生關懷營」,讓民衆能以志工的身分接觸更生少年,並瞭解所謂凶神惡煞,不過是外界異樣眼光投射,協會主任陳彥君表示,營隊邁入第10年,除了讓更生少年重新認識自我,也期盼民衆加入志工,親眼看看這羣孩子單純的一面。(賀培晏攝)
陳彥君提到,很多青少年誤入歧途的開端,都是因爲遭到歧視、霸凌、無法融入校園生活,生活在不友善環境中的他們,只能逞兇鬥狠僞裝自我,但其實內心相當期盼能有個棲身之地,此時若有幫派招攬,很容易因此陷入泥沼,但他們其實只是想要有個能接納自己的同溫層,真要犯案時都很緊張,甚至想要逃走,而入所後,因自責、謊恐天天以淚洗面的人也不在少數。
陳彥君表示,少觀所出來的少年再犯率爲四分之一,比成年人的二分之一低了許多,可見大部分的少年都希望能重新開始,因此社會需要的不是更多嚴刑峻法,而是學習如何接納這羣更生少年,以現況來看,不少人出來後難以融入校園生活,因此選擇投入職場,然而一旦被發現曾待過少觀所,往往會再度遭到社會歧視,這羣被社會「排擠」的少年,輕則待在家中無所事事,重則重操舊業,案子越犯越大。
陳彥君舉例,曾有名少年想重新開始,因此跑到外縣市打工,起初表現良好,與店長互動也極佳,而他也因爲信任店長,向對方坦承「待過少觀所」,結果竟被貼上標籤,甚至被砍到一週一天班,藉此逼迫離職;也有少年發奮圖強讀到博士班,未來志向是當老師,但因爲擔心過往經歷曝光,而選擇改名,以新身分繼續生活。
陳彥君解釋,社會大衆總認爲,即便是未成年,犯罪紀錄也不該消抹,但若是這樣烙印終身,何嘗不是將其再度推入深淵,其實許多更生少年的本質並不壞,都是因年少輕狂、不考慮後果衝動行事,但是隻要給予適當的關懷並提供發展空間,更生少年也能表現的相當良好。
營隊志工「夏天」表示,會投入志工,是希望藉由自己的方式協助青少年回到正軌,例如志工團裡有幼教老師、攝影師,自己則是擅長觀察星象,每個人都透過各自的人生經驗與更生少年展開話題,讓他們對未來不再迷惘,能構築出一個「想成爲的自己」。